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印度:全球腦力中心?
  那福忠 December 10, 200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這一期亞洲版的「商業週刊」,用了一位印度帥哥做封面,他不是歌星、也不是知名人物,僅僅是美國通用電器在印度研究中心裡的一名工程師,因為這一期的專題報導是印度,題目是「印度的興起」(The Rise of India),近年全球跨國企業紛紛在印度設立研發與服務機構,這位帥哥不過是數以萬計人力裡的一員,加上印度當地的類似機構,共有幾十萬人,提供全球的腦力服務。「商業週刊」說,如果繼續成長,就成為第三世界轉型腦力輸出成功的首例。

   印度不僅給人貧窮落後的印象,實地到印度看到的也是貧窮落後,但是西南 Bangalore 地區,卻是例外。以通用電器 John F. Welch 技術研究中心為例,遠離塵囂的綠地建築,高雅溫馨的室內裝潢,先進的設備與儀器,如果不是印度的背景音樂、與穿著印度傳統服飾的女工程師在走廊裡穿梭,還以為是紐約的研究發展總部。這個研究中心共有 1800 研究人員,其中三分之一有博士學位,研究的範圍從航空動力、到材料的分子結構、到工廠的設計模擬,任務是為通用電器全球 13 個部門作基礎研究。中心主任說,通用電器把基礎研究移到印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創新、與成長。研究中心自 2000 年成立以來,單向美國就提出 95 項專利申請。

   眾所周知,印度近年在資訊工業的研發上,進展迅速,通用電器僅是一個例子。德州儀器在印度設立一個 900 人的晶片設計中心,獲得 225 項專利;英特爾在印度 1700 人的晶片與軟體分公司,居全球 32 位元微處理器研究的領導地位。在軟體的製作上,從早先代工寫程式,現在已經是全球應用軟體發展的重鎮,特別專精於財務、數位電器、與工業設計的軟體發展。Bangalore 相當美國的矽谷,但已經嚴重威脅美國矽谷的就業市場,初步估計 Bangalore 15 萬資訊工程師,美國矽谷才 12 5000 人,美國大公司不斷裁減資訊技術人力,勞工部統計有 24 萬資訊技術人員失業,受印度的衝擊不小。

   除了資訊技術,印度近年更進一步踏入資訊服務業,迫使外國公司紛紛到印度設立分支機構,像通用電器資本服務公司在印度就有 18000 人,IBM 10000 人、甲古文有 6000 人,EDS 3500 人、JP Morgan Chase 1200 人。資訊服務,通常是整理電子資料、解答技術問題、與所謂幕後 (Back Office) 的例行工作,這些是都能利用網路在線上完成。而印度做這些事頗能專業、迅速,而且成本低廉(印度平均人力成本為美國的八分之一),據估計,至少能比歐美本國節省 40% - 60%。美國人申報所得稅,各級政府的會計,甚至聯邦政府的郵政事物,都找印度幫忙。印度到底能作哪些事情?

   現在做的有:

• 軟體(開發財務、數位電器、工業設計等新軟體)

• 資訊顧問(管理各大企業資訊網路、重建各大企業營運流程)

• 客服中心(數以萬計的印度人,接聽、閱讀來自全球各地的電話與郵件,處理保險、貸款、
     各種訂位、信用卡等客戶服務)

• 晶片設計(美國各大晶片公司運用印度為研究發展的集散地)

   即將要做的有:

• 財務分析(研究華爾街動態,導致各大財務公司在印度設立分支機構)

• 工業工程(已經為美國多家製造業者的工程規劃,進行關鍵的研究發展)

• 模型分析(美國公司雇用印度數學家,發展風險分析、電腦行為、工業程序等數學模型)

• 製藥研究(因為成本低廉,印度將成為生化科技與臨床實驗中心)

   印度的資訊科技對美國固然有相當的衝擊,資訊服務卻是真的讓美國恐慌,因為服務業佔美國經濟的 60%,就業人口佔總數的三分之二,面對這一大群低成本、高智商、說英語的印度人,似乎沒有什麼好的對策。印度每年有 310 萬大學畢業生,有 1600 個工程學院,每年製造出 26 萬個工程師,而且繼續成長,據 McKinsey 的估計,到2008 年印度的資訊服務,將有 400 萬人參與,創造 570 億美元的產值,佔印度國民所得的 7%

   「商業週刊」最後評論,印度的腦力輸出值得稱道,但佔十億人口的比率範圍太小,發展僅是局部的,需要學習中國大陸的全面發展。與中國大陸相比,印度缺乏基礎建設(港口、公路、電力、科學園區),因而導致年國外投資僅有 40 億美元(中國大陸為 500 億美元),出口也僅為中國大陸 2660 億美元的四分之一,國民所得年成長也僅為 6%(中國大陸為 8%)。但印度優於中國大陸的,有英語能力、較開放的資本市場、法規與著作權保護較佳、人口較年輕(53% 口在 25 歲以下,中國大陸僅有 43% 25 歲以下)。

   貧窮落後的景象,在印度或許還維持一段日子,但其腦力輸出的成就,不能不教人欽佩。是否能繼續發展,而成為全球的腦力中心,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參考文獻:February 28, 2001 印度 3.0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