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數位印刷在學術出版實驗
  那福忠 June 10, 200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數位印刷怎麼作最佳應用?按需 (On-Demand) 還是短印量?能成為印刷作業的一環嗎?或是成為獲利的一環?數位印刷僅是出版營運的改變、還是出版業基礎的位移?要回答這些問題確實不容易,Fastwater 研究機構選擇了學術出版,特別是大學的出版社,來了解數位印刷在這一特殊領域的運用。大學用書壽命很長,用量很少,而且價格很高,如果數位印刷會產問題,同樣會反映在學術出版上。

   Fastwater 選定了 23 所高等學府的出版社,深入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除了一家以外,其餘都高度運用數位印刷。用作按需與短印量的都有,而且使用的目的多在增加收入,大家通常想的節省成本與減少存貨,則為次要的目的,因為數位印刷讓每年僅售出幾百本的書籍活絡起來,累積成一筆可觀收入,如果不用數位印刷,這些冷門書或絕版書就不可能再版。另外,對於數位印刷成功的先驅者如 Lightning Source 與芝加哥大學,都成為他們的好範例,認為投資數位印刷的風險不大。

   數位印刷設備的進步,使印刷品質不再為問題,尤其是單色印刷的文字與半色調圖片,與傳統印刷已相差無幾。但數位印刷的價格,雖然逐漸下降,但嫌過高,不過大家都預期會繼續下降,否則僅能以列印黑白的書籍為主。各出版社對數位印刷成品訂價則頗混亂,相差甚大,這也部份反應了學術用書原本價格差距的特性。

   另外發現各出版社都花很大的力氣,把數位印刷納入原來的傳統出版流程,而出版作業流程仍維持原樣,這點頗令人擔憂。汽車剛發明的時候,有人稱它為「沒有馬的車」。僅用數位印刷,而不思出版流程的創新,極可能與「沒有馬的車」一樣的概念,侷限了發展的潛力。當然,有人說這僅是過度時期的現象。

   這二十三家大學出版社,在數位印刷的運用上也有相當大的差異:出版的書,從零種、到幾百種;使用數位印刷設備的年限,從剛開始、到已經用了十年;數位印本書的出售,從一本都沒賣、到賣出去幾萬本。不過出版社有愈來愈多製作付費的概念,要按需印刷,印一本收一本錢,不再存貨,並且把按需印刷視為一本書壽命週期的一環。

   對數位印刷運用得最好的,往往是用在前所未有的作業上。普渡 (Purdue) 大學出版社,為了紀念人類飛行一百周年紀念,用數位印刷製作了1920 年代的兒童讀物 Airplane Girl Airplane Boy,推出新書往往冒著風險,但數位印刷可以把風險降低。MIT 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選取了絕版古典系列 250 種書,用數位印刷印製,預備到年底增加到1750 種。普渡與 MIT 都代表用數位印刷開創新契機的出版社。

   至於數位印刷到底花不花得來,則在一念之間,也就是把數位印刷看成是創迼新產品的方法,還是以新方法製作舊有的產品。這份研究報告說,大多數的出版社經理,僅看到成本與利潤,數位印刷的成本自然較傳統印刷為高,所以多提升印成品的價格,有的甚至把價格加倍。但從長期看,數位印刷可增加可售書的種類,卻不必有存貨,其實是增加出版社的資產,而且使資產壽命延長,相對使投資的回報增加。

   根據這個論點,短期之內出版業仍然以增加利潤與節省成本,為運用數位印刷的考量;但從長計議,等出版業在管理營運上成熟之後,資產的壽命與價值就會納入考慮。那時候,數位印刷才會被大量採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