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明星記者
  那福忠 December 06, 201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上周我在科普專欄寫「2050 年的記者」,介紹美國科幻作家大衛布林 (David Brin) 的小說「存在」(Existence),那時候的記者雖然隸屬媒體機構,但都是單打獨鬥,藉眾多跟隨的粉絲,建立自己的名號,成為明星,媒體機構反而居於次要,與今天的記者打機構的品牌採訪,迥然不同。

   這本書被評為有深度的科幻小說,新聞記者僅是其中一部份,一些資深媒體人對「明星記者」的未來,頗為認同,認為這極可能是新聞媒體發展的結果,因為不用等幾十年,現在已經有了蛛絲馬跡,周前紐約時報有三名「明星級」的人物,在同一天宣佈離職高就,到目前為止,紐約時報今年一共有 13 名好手離職,有人用 Exodus(聖經舊約「出埃及記」,意指出走潮)形容紐約時報今年這一年。


(取自 New York Magazine)

   紐約時報一度是優秀新聞從業人員的「歸宿」,一旦進入終身留守,現在卻留不住人。業界分析這個現象,是許多因素的結合,像是內部的人力縮減、管理階層的更換,以及外部有越來越多資金灑給新媒體,無疑給重量級員工前所未有的遊戲空間。

   當紐約時報與其餘 40% 的美國報紙網站,築牆收費試圖增加收入之際,投入新媒體的資金卻突然增多。社群新聞網站 Buzzfeed 剛募集了 4,600 萬美元,家電網路雜誌 Engadge美國線上鉅額投資,圖片傳遞網站 Snapchat 拒絕了臉書的 30 億美元收購,顯示社群網路市場的龐大誘人,B2B 資訊技術網站 Spiceworks 也募集了 5,000 萬美元,另外 Jeff Bezos 也即將把華盛頓郵報炒熱。

   美國作家 Dan Lyons,多年任職著名雜誌,撰寫科技專欄,今年換跑道到一家 B2B 市場集散網站 HubSpot,用軟體把商家的市場行銷轉換成潛在的顧客。他說雖然仍對新聞有浪漫的憧憬,但眼看新聞媒體賴以為生的廣告開始搖動,所以必須要離開。HubSpot 一個客戶原在報紙每年花 80 萬美元刊登廣告,現在用 HubSpot 每年 12,000 美元,效果比報紙好。

   Beacon 這個新聞網站,標新立異,是個標準製造明星記者的平台,現在的規模還不大,只能製造小明星,但頗有前瞻性。做法非常簡單,讀者每個月付費 5 美元,不是訂閱網站,是訂閱一名記者個人,所收費用網站拿一小部份維持開銷,大部份歸記者所有。目前有記者 50 人,每月的收入就看個人本事,名氣越大、讀者越多、收入越多,記者也許不能靠這個發財,卻可以藉此發展才華建造個人品牌。

   讀者付費並不限制只能閱讀自己記者的文章,可以閱讀所有記者的文章,對訂閱的記者不滿意,下個月可以訂閱別的記者。網站靠讀者付費資助,所以沒有廣告,記者靠讀者付費資助,可以用在深入採訪,每月 5 美元對讀者來說不多,卻可以在清爽的畫面閱讀各類的報導。

   以前只有電影明星,以後有了電視明星,運動商業化以後就出了體育明星。年紀大一點的資訊界朋友都知道剛過世的 James Martin,他寫了幾十本資訊的經典之作,被稱為資訊明星。現在新聞界朝向明星制轉型,也就不足為奇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