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又過一年
  那福忠 December 29, 2014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又過了一年,報紙的讀者又年長了一歲,人數也可能又少了一點。市調機構 Borrell 追蹤報紙讀者多年,說美國報紙讀者有三分之二的年齡超過 55 歲,讀者每年增加一歲,卻沒有足夠的讀者填補這一年齡空缺,當年長的讀者逐漸凋零,報紙的讀者就越來越少,廣告也相對減少,特別是年長的人需求有限,購買意願不高,更使廣告卻步。這一現象多年來原是大家的假設,現在越來越接近事實了。

   難道年紀輕一點的人就不讀報、甚至不讀新聞嗎?是、也不是。新聞雖然還是一大消費品,卻依照年齡分級了,年輕級的新聞展現方式,是結構簡單、能快速翻閱,不像報紙長篇敘述需要細讀,也不像報紙網站層層連結的繁瑣。快速翻閱,對年輕人,對廣告主,同時有吸引力,這類「非典型」的新聞網站因應而生,近年發展迅速。取名邁克風 "Mic.com" 的新聞網站很多人也許沒聽過,但 60% 讀者的年齡都在 18-34 歲之間,類似新聞網站的同齡讀者也占很大部份,像 Vice(57%)、BuzzFeed(56%)、Upworthy(43%)、Vocative(32%)。對這些新聞網站不熟悉的讀者,建議瀏覽體驗一下。

   McClatchy 是美國大報業集團,擁有 30 家日報,從 28 個分散的發行地區取得的讀者年齡資料,與 Mic.com 讀者的年齡比較,傳統與非典的差異就立見分明。如果讀者的年齡分配與全國人口的年齡分配相同,訂指數為 100,超過 100 就表示這個年齡層級的讀者多於全國平均人數,少於 100 正好相反,表示讀者少於平均人數。

   比較結果:Mic.com 的指數普遍高於全國平均人口的 1.5 倍以上,18-24 歲層級的指數為 156,25-34 歲層級的指數為 171。McClatchy 除了 34 歲以下的指數低於 100 之外,其餘都高於 100,35-44 歲層級為 108,45-54 歲層級為 117,55-46 歲層級為 126,65 歲以上 為 125。

   從報業轉向矽谷的資深媒體顧問,也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研究所教授的 Alan Mutter 認為,報紙沒有與時間的流動同步,是導致今天報業率退的主要原因,具體的說,就是沒有與 18-35 歲的「千禧世代」共鳴,以致彼此越離越遠。至於有人把報紙現狀歸咎於網站收費,那只是藉口,網站收費是近幾年的事,千禧世代早就開始漸離傳統新聞了。

   千禧世代的思維與行為究竟有哪些特點,Mutter 教授引述一家報紙在策略討論會上,對這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繪製出以下的描述,說他們:

§§  非常在意社群網路,從中可以知道朋友們的動態,以及有趣內容的線索。
§§  與媒體的報導相較,更聽信朋友說的話。
§§  在網上以獲得趣味為主,對新聞、娛樂、廣告不做區分。
§§  喜好圖畫式的內容,影像、影視、動畫、圖表,不喜歡閱讀文字。
§§  購買書籍、唱片、實體文物,但多僅作為收藏。
§§  對隨處可得的免費頭條新聞不屑一顧。
§§  心情讓傳統媒體的平靜所冷卻,被有感性的回應所喚起。
§§  聰明、專注,在重要議題上,要「多汁立場」的報導。
§§  行動裝置用永不離手,盡全力選擇所有可能的動作。
§§  非常果斷,如果不喜歡取得的內容,就自己製造。

   以目前報紙的報導方式看來,與千禧世代的思維確有很大的差異,Mutter 教授說現在的問題是,報紙是否有企圖心與時間,來扭轉這一局面。

   賓州費城的「費城日報」,月前在報導聖路易非裔青年被白人警察槍殺引起暴動事件,在午夜先在推特刊出明天報紙頭版的照片,一個非裔年輕人把警方的催淚瓦斯罐回擲警方,但網路反應激烈,認為有凸顯種族對立的暗示,第二天見報卻換了一張年輕婦女舉牌讓人同情的照片。「費城日報」不算是一個大報,更換照片卻引發新聞界的討論,報紙的編輯部與社群網路究竟應該維持什麼樣的關係。(網際論壇 2014.11.3 報紙應順從社群網路編報?)

   也許比喻的不太恰當,但現在卻好像遇到類似的問題:報紙應順從千禧世代編報?千禧世代的活潑不無可取之處,報紙在編排的型態與網站的結構上確實可以改進,但新聞倫理的傳統價值,求證、分析、評論,尤其是高價值的「調查新聞」,如何融入千禧世代的思維,恐怕是報業要做的功課。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