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千禧族群的網路空間
  那福忠 May 04, 201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千禧族群,也就是俗稱的Y世代,指 80 以後出生、18 到 34 歲之間的年輕人,這一年齡層級的喜好、動作、思維,有自己的歸屬,在網路上有自己的空間,對傳統網站的編排與內容興趣不高,與傳統的網站、特別是新聞網站,有明顯的區別。

   多年來,各傳統新聞媒體莫不想爭取這一龐大族群,只是很難把他們吸收為正式讀者。千禧網站大多數讀者是千禧族群,編輯也是千禧族群,三年前創辦的 Elite Daily,總編輯 Greg Dybec 只有 25 歲,他說 24 歲的時候大家就給他取外號叫「爺爺」。這就是Y世代的千禧人。

   三年前六個人從零開始創業,Elite Daily 到今天的每月 7,400 萬訪客,71.3% 的讀者是千禧Y世代,其中女性占 70%,員工也從 6 人增加到 80 人,都在 30 歲以下。Greg Dybec 上 週在倫敦數位媒體研討會上說,如果不用千禧世代作編輯,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他的網站被英國 DMG 媒體集團收購。


(不安的心靈:為什麼我拒絕僅在一地方度過一生。取自 Elite Daily)

   Elite Daily 的編輯雖然年輕,也沒有經驗,卻知道年輕人需要容易消化的資訊,所以決定與讀者共同成長,增加經驗。他們發現,這些年輕人並不生活在同一個傘下,所以順著不同的喜好尋找各種「醬料」,然後用千禧人的閱讀習慣,來滿足這些年輕人的心靈。「醬料」沒有什麼秘密,僅僅是可以讓人談論的話題,容易消化,可以表達、傳播自己的意見,所以能留住讀者,也讓成長加速。這個網站被媒體市場網站 Digiday 稱為「最強的千禧耳語」。

   Elite Daily 的欄目選擇,與傳統新聞媒體不太一樣,除了政治、金錢,都是年輕人的歸屬項目,生活、運動、約會、女人、幽默、想像、娛樂、飲食、文化。總統選舉啟動了,所以增加了「總統大選」;最近美國巴爾的摩又出現警民事件,所以加了一欄「警察」。另外有影視欄,以及「你的科學」。

  你的科學 (Science of You) 欄,不但年輕人覺得有趣,年紀大的人也會喜歡,都是把生活上的科學研究,簡單有趣的寫出來。像是科學家發現可以把「生理開關」重新設定,來解除旅行的時差;哈佛大學商學院研究人的行為,用謙虛來行騙不但讓人憎恨,也不會成功;科學家說如果你找到一個真正的嗜好,就可以預防疾病;你習慣於「例行」動作?那會抹殺了你的創造力...

   總編輯 Greg Dybec 說這些欄目一直在變,千禧族也在變,也可能結婚(千禧族被稱為「拒婚族」,平均結婚年齡在 35 歲左右)。他說每天問自己,十年之後是不是要把自己開除?雖是戲言,語意卻很用心。

   像 Elite Daily 的年輕化網站,近十年相繼出現,而且成長快速,這些網站都不是以新聞為主,但能用當時話題、生活趣味、開放的思維,把活潑的年輕族群從傳統新聞網站搶走。這些網站的規模遠不如傳統網站,傳統網站雖然也不乏年輕的讀者,而且訪客人數也可能多於年輕網站,但年輕讀者佔總訪客人數的比率,則大於傳統媒體。

   九年前成立的 Buzzfeed,以年輕化與多種語文,向全球年輕人提供新聞與娛樂,訪客人數已超過紐約時報,千禧族人數更多於紐約時報兩倍以上。以部落格為主的 Gawker,標榜「今天的閒話就是明天的新聞」,訪客將近華爾街日報的兩倍,千禧訪客更是華爾街日報的三倍。

   數位分析機構 comScore 在去年六月,列舉美國新聞與資訊網站千禧讀者的比率,Elite Daily 最高為 71.3%;其次為女性雜誌 Cosmopolian 數位版, 61.7%;成立四年的 Mic 名列第三,60.1%。然後依序為 Vice (57%),Buzzfeed (56%),Complex (51.6%),Gawker (51.3),紐約人雜誌數位版 (37.3),紐約時報數位版 (32.5%),華爾街日報數位版 (28.2%)。這是一年以前的數據,現在可能過時,但可從中看到千禧族群的網路分佈。

   無論是傳統新聞媒體吸收千禧讀者,還是專為千禧族群創立網站,讓千禧人有足夠的玩耍空間,看起來是成功的要件,恐怕是最有效的辦法。

   有興趣的讀者,或可選幾個年輕人的網站瀏覽,看看與傳統的新聞有什麼不同,有什麼衝撞,或許不太認同。網路力道的龐大超出想像,一旦發展成型,就有如黑洞的強烈磁吸,難以扭轉。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