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跟華盛頓郵報聊天
  那福忠 July 25, 2016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五年以前,臉書 (Facebook) 把其中的通信功能 (Messaging) 分出來,成為一個簡單即時的對話 App,稱為 Messenger,朋友之間聊天不必進入臉書畫面,形同臉書的新功能,為許多臉書用戶所熟知。華盛頓郵報在亞馬遜執行長 Jeff Bezos 的帶領下,數位化進展快速,現在又有了新花樣,在 Messenger 放進一個 bot(robot 的簡稱、指特殊功能的軟體)作為你的朋友,可以跟他聊天,詢問全球重大新聞、美國大選發展、以及下月的奧運的競賽成績。


(華盛頓郵報的 messener bot。取自網路。)

   華盛頓郵報產品主任 Joey Marburger 解釋這個新功能,用 Messenger 的人可能數以億計,是一個好的實驗場所,看看能不能用與讀者對話的簡單方式,把新聞服務與讀者的距離更拉近一些。讀者目前可以詢問全球一般新聞,下個月奧運揭幕,就會回答各類運動競賽細項成績,十一月總統大選,會再次依各郵政地區號,回應投票情況與結果。這樣運作一段時間,看讀者喜愛的程度與反應,再逐漸改善或增加功能。

   使用方法非常簡單,打開華盛頓郵報臉書畫面的「發訊息」(Message),或是打開 Messenger 搜尋華盛頓郵報,只要寫一個 "Hi",就聯絡上了,可以詢問大小的新聞事件,當然也可以隨意提問,但恐怕答非所問。搜尋後得到簡單的回答後,點選 Read 就進入正文報導。我自己的試驗,與業界友人的試驗,回應都很快速、也多能符合詢問。但詢問的技巧與用詞語法的熟習,或可得到更準確的回應。

   在臉書 Messenger 加一個 bot,當然不只華盛頓郵報,CNN、華爾街日報也有同樣的 bot,大家無非是多開闢一個傳播管道,期望與讀者連接的更密切。Messenger 的對話格式,原本就是為兩個人密切連接設計的,現在雖然一邊是人、另一邊是新聞機構的機器人,但密切連接還是可以維持,那就是個人化,也就是細小的瑣碎事情,別人沒有興趣但我卻很想知道的事。華盛頓郵報已經把個人化列為發展項目,十幾天以後奧運開幕,就可以檢驗其資料結構的靈活度,如何回應細小瑣碎問題。

   新聞媒體的尷尬,在採訪編輯所製作的新聞,經自身的管道傳播,反而沒有社群網路或其他網路工具傳播的快、接觸的面廣。兩個月前研究機構 PEW 公佈了美國使用網路讀取新聞的研究報告,九個社群網路用戶的平均,有 62% 的用戶利用社群網路閱讀新聞,2012 年僅有 49%。

   九個社群網路前三名的用戶,閱讀新聞的人比例最多,Reddit 有 70%,臉書有 66%,推特 (Twitter) 有 59%。臉書在美國無疑是最大的社群網路,有 67% 的成年人滲透率,而其中 66% 用戶利用獲取新聞,與美國總人口數調整,就成為 44% 的美國人用臉書獲取新聞。這一驚人的數字,沒有那一個新聞媒體不敢正視。

   YouTube 是美國第二大社群網路,有 48% 的成年人滲透率 ,但僅有五分之一的用戶從中取得新聞,僅占全美人口的 10%。推特的美國成年人滲透率僅占 16%,但 9%、也就是大部份用戶,從中取得新聞。研究報告的另一特點,是大部份讀者僅從一個社群媒體獲取新聞,比率占 64%,從兩個社群媒體獲取新聞的占 26%,超過兩個的僅有 10%。

   社群媒體的新聞讀者,也同時從另外新聞媒體讀取新聞,有地方電視台、有線電視、晚間電視新聞聯播網、新聞網站與 App、廣播、報紙,但重疊獲取新聞的方式,每一社群網路用戶的偏好顯著不同,不過報紙在這六種新聞媒體仍殿後,閱讀報紙的人都在 10-15% 之間,推特的用戶表現極端,有 53% 的人閱讀網站與 App,卻僅有 8% 的人閱讀報紙。

   報紙的讀者雖然減少,但報導的可信度依然評為最高,現在就是用什麼方式利用社群網路的龐大滲透率,做最有效、最有利的傳播,看起來一對一的個人化新聞,是可行的方向。

   不久以前與友人談論華盛頓郵報的進展,固然是 Jeff Bezos 的資源與亞馬遜數位技術的支撐,但有失敗的雅量,尤其是把失敗列為數位技術發展的選項之一,應是成功的要件。以前常與同事戲言,新發展的資訊系統第一次就運轉成功的,純屬意外。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