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弄假成真
 

那福忠 June 10, 200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電腦病毒這個名詞剛出現的時候,頗讓許多醫生納悶,病毒怎麼會跑到電腦裡去,是不是太髒了,要不要噴些藥水消毒。資訊是個新技術,一旦有新發現、要取一個新名字,好像比發現那件事還難,如果有「自然」的類似名稱借用,就省了不少腦筋。電腦病毒,不但借用生物上病毒 (Virus) 這個字,實質上也與自然界的病毒有幾分相像,所以加拿大兩位生物學家,想藉電腦「假」病毒的行為模式,找出生物上「真」病毒的緣由。

   加拿大安大略省溫莎大學 Hugh Maclsaac 教授,專門從事外來生物入侵本土的研究,發現原生長在俄羅斯的一種水蝨,二十年來竟佈滿了五十七個加拿大的內陸湖,這種水蝨極小,斷沒有能力自己從俄羅斯飄洋過海來到加拿大,靠的必然是外力,貨船、貨櫃、漁船、漁人,都可能是傳種的媒介,這些傳種者帶著水蝨的卵,從俄羅斯到加拿大,在加拿大又從一地到一地、一湖接一湖。這種傳播的方式,與電腦病毒的傳播方式極為接近,這位教授與他的學生 Jim Muirhead,最近把這個結果在英國生態學刊上發表。

   論文說,加拿大湖裡水蝨的傳播動態,與電腦病毒 Bagle 與 MyDoom 的傳播相像。電腦病毒首先從通訊最頻繁的地方下手,像是電子郵件與伺服器,然後從上而下,越傳越廣。但在自然病毒或入侵物的研究上,卻採用不同的觀點,不能讓這位教授滿意,例如對水蝨的研究,僅限於水蝨的本身,對水蝨的活動模式極少觸及,但實際上其活動通常是藉助外力完成的。如果電腦病毒的活動模式可以用在自然的病毒上,那就可以預估怎麼傳染、怎麼預防了。

   一些電腦病毒的專家,也認同真假病毒的平行研究。電腦與生物雖然不同,但從交通密集的地方往外傳播,電腦與生物則相同,一般尋找病毒也從這些地方開始偵測。電腦病毒專家 Ero Carrera 說,電腦正好可以作為真實世界的實驗場所,把資料套入數學模型,作進一步的分析,遠比在真實世界實驗來得容易。他說,即使電腦世界不同於真實世界,但基本的網路理論仍相通,同時可以用在電腦、人群、以及水蝨入侵。

   另有一批電腦病毒專家,就不同意把這兩件事相提並論,說這兩件事因為名詞相同,才容易叫人誤會的。事實上這兩件事不但相似的地方極小,而且兩個環境也絕然不同,放在一起研究,突然浪費而已。反對人士的理由是,電腦病毒是有特定目標、攻擊的對象是靜態的,而自然界的病毒,則千變萬化。兩者的基本差異是預設與反應,電腦病毒是事先設計好的程式指令,自然界的病毒則隨環境不斷的反應,一是「故意」設計、一是「順應」自然,所以兩種病毒沒有比較的共同基礎。從此看來,這一議題確實見仁見智。

   南非開普敦大學微生物教授 Trudy Wassenar,則認真的把兩種病毒作個比較,說確實有許多類似之處,進一步研究,對兩種病毒的預防,應該都有好處。她說,生物的病毒是由 DNA 組成的蛋白質構成,電腦病毒由有破壞意向的程式構成,但兩者都需要一個「母體」(Host) ,才能繁殖。要進入母體,需找到入口,生物病毒藉呼吸、飲食、接觸進入母體;電腦病毒靠電子郵件、下載資料等進入電腦母體。病毒進入母體之後,必須要站得住腳,與母體相容,才能進行破壞,人吸進馬的病毒可能沒事,電腦病毒進入一個看不懂的系統也同樣動不起來。

   Wassenaar 教授認為,我們可以從生物的演進上,學習到很多概念。自然界的演進,使許多動植物對許多病毒免疫,不受侵害,人類也有基本的免疫能力,那麼,我們是否能模仿大自然,設計一個電腦病毒的免疫程式,在網上流動,隨時更新防毒工具、阻擋病毒入侵、解除現有病毒的啟動機制?教授認為微生物學家應可與電腦病毒專家合作,共襄盛舉,徹底解決電腦病毒的困擾。電腦病毒的免疫系統,要化多大代價、有多少功效,現在為時尚早,當然還是未知數。

   現在似乎又出現了另一個疑問,真假病毒的區分到底在哪裡?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