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機器搶了你我的飯碗
  那福忠 July 01, 201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MIT 學者 Erik BrynjolfssonAndrew McAfee 合寫了一本書「跟機器賽跑」(Race Against The Machine),指出科技讓許多工作自動化,替代了許多人力,也創造了需要人力的工作機會,但所替代的遠多於所創造的。自動化提升了生產力,所需要人力反而減少,所以生產力的提升不等於工作機會的增加,也就是經濟的成長不等於就業的成長,與傳統的經濟理論正好相反。

KIVA 機器人

   下面一段短片,是機器人在一個大庫房裡搬運貨物,貨物放在架子上,圓形機器人走到架子底下把架子頂起來,然後走到指定的位置,作業員把架子上的一些物品拿下來,放到另一個架子上,再把別的物品放到機器人的架子上,然後機器人走到另一個位置同樣的讓作業員交換物品,這樣有條不紊繼續走下去,最後把運貨架歸位,機器人從架子裡下退出去做別的工作。如果用人力在一個大庫房裡做這些事,每天可能要走上十幾公里,現在不用了,但也丟了飯碗。

   短片裡的機器人是美國 Kiva 公司製作的,這家公司自稱不賣機器人,而是賣庫房的自動化,但「雇用」機器人來操作管理,一年前為網路大賣場亞馬遜併購,加速庫房與物流的效率。如果亞馬遜再添增庫房,產能大幅度提升,僅需要添增少數的作業員就夠了。

   美國的製造業,產能與就業分離的現象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而且分離的程度越來越大,過去兩年,工業用機器人單在美國就售出 32 萬個。三十年前,美國的就業人口有 22% 在製造業,現在只剩下10%。德國是製造業大國,製造業就業人口也從三十年前的 34%,萎縮到現在的 20%。

   除了製造業,如眾所周知的文書工作、零售作業,也大量被電腦與自動工具替代,MIT 的學者更擔心專業的工作也會被進一步的科技替代,像是相關法律、財務、教育、醫療的工作,這些原本是人類最穩固的的工作,現在也開始搖動。自動化的工作是怎麼分配的呢?美國的統計是,農業僅占一個百分點,製造業占 19%,而服務業占了 80%,估計很多國家會慢慢走向這一模型。

   Brian Arthur 是全錄 PARC 研究中心的學者,也是史坦福大學教授,把今天的現象稱為「自治經濟」(Autonomous Economy),他說比機器人替代人工更微妙的事,是「數位程序」的自動運作,一個數位程序與另一個數位程序對話,然後製造出新的數位程序,讓人力更為節省,淘汰了更多原來由我們人類做的工作。

IBM 華生

   下面是 IBM 的超級電腦「華生」(Watson),兩年前擊敗電視智益問答 Jeopardy 兩名高手的現場,轟動一時。Jeopardy 歷久不衰將近三十年,是高難度的智益問答節目,許多題目一般人都沒聽說過,只有常識極為豐富並通過預試,才有資格上節目。

   問答的另一個花俏是把問題與答案倒過來,主持人問的題目是「答案」,參賽的人要回答的是「問題」。如果問題是「在一個大型彩色電子螢幕看到新聞、影劇、娛樂節目」,那麼答案是「什麼是電視?」,這樣問答對調,增加了回答的難度。

   IBM 花了兩年時間的準備,把電腦系統以 IBM 創辦人的姓氏「華生」為名,在電視連續直播三天問答 150 題,挑戰兩位百萬獎金的高手,其中一名還有連贏 74 場的紀錄,結果華生大勝。華生在現場用一個盒子代表,兩個人搶答是按鈕,華生搶答是亮燈,與現場的電子系統沒有任何連線,所以華生先要聽懂主持人唸的題目,然後解譯語意,再從龐大的資料庫蛛絲馬跡搜尋可用的資料,最後組合成句,轉換成語音回答。

   在競賽現場,代表華生的盒子後面連著一台超級電腦,這台電腦能聽懂主持人的英語,能用英語回答,競賽期間取讀了兩億頁結構與散亂的資料,使用了 4000 GB 硬碟空間,包括全部維基百科,在競賽中沒有連接網際網路。華生是專為 Jeopardy 設計的,成為超級贏家當然不是 IBM 的目的。經兩年的改進,華生有了新頭銜:華生醫師 (Dr. Watson)。

認知系統

   華生醫師第一個「病人」是紐約癌症中心,用 Jeopardy 的方式協助肺癌的診斷與治療,快速閱讀病人上千頁的病歷,再從龐大的醫藥資料庫搜尋,結合點點滴滴的有用資訊,提出治療的建議,雖然最後還是由主治醫師決定,卻省了醫師與護士很多時間。美國的醫保繁多,投保的內容與治療的配合往往複雜,華生醫師也輕而易舉的代為處理。

   華生代表資訊科技的下一代:「認知系統」(Cognitive System),華生的主要能力有:用自然語言了解到全球90%的非結構資料,製造假設然後評估,不斷自我學習。兩年來IBM把華生減重,從大房間縮小到個人電腦這麼大,速度卻增加了兩倍,自今年初宣佈商用以來,各行業都躍躍欲試,幾家銀行已經試用華生做第一線客戶服務,接聽客戶的電話回答問題,據稱效率與準確超過真人。另外有保險、金融、教育、銷售各業,也準備試用。

   不論是機器人、還是認知電腦,以及無以計數的自動化工具,正侵入職場需求水平線的中段,把職場需求的水平線壓成 U 字型兩極化曲線,工作的產能越提升,所需要的人越少,兩極化的程度越明顯。曲線的一端是機器還無法替代的高層技術,另一端是機器還不能替代的低層人力,職場中間的一段逐漸萎縮,甚至消失。

   要跟機器賽跑?看起來只能在 U 型曲線兩端,機器暫時還跑不快的路段與之較量,才能保住飯碗。

參考

1. 美國近十年成長最快的十種工作:軟體應用工程師、電腦支援工人、軟體系統工程師、網路管理師、網路系統分析師、桌上出版人、資料庫管理師、個人與家庭看護、電腦系統分析師、醫療助理。

2. 美國近十年成長最慢、甚至負成長的十種工作:屠宰工作人員、一般秘書、薪資秘書、銀行櫃臺、文檔秘書、收款員、打字員、藥劑師、簿記、郵務人員。

3. 下面一段 Youtube 影片是兩年前華生參加 Joepardy 競賽的現場,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感覺一下氣氛(Youtube 可以找到更多的影片)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