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2050年的記者
  那福忠 November 29, 201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到了 2050 年還有新聞媒體、還有記者嗎?當然有,有下圖為「證」,這位年輕的女記者叫 Tor,屬於一家掌控全球媒體的公司。2050 年的環境、科技與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媒體的型態、採訪的方式也自然與現在不同,沒看見 Tor 戴著眼鏡嗎?不光是她,後面幾個人也戴著眼鏡,難道都成了近視眼?當然不是,他們戴的是類似現在的 Google 眼鏡,不過那時候,現在的 Google 眼鏡僅算是幼兒的玩具 。


(取自 mediadisruptus.com)

   那時候的地球,好像被罩上一層網路,連接 100 億人口的每一個人,把真實與虛擬兩個世界結合在一起,眼鏡就成了溝通的工具,或者說是唯一的工具,稱為「實景」(Tru-View)。透過坎在眼鏡框裡的超級電腦,可以找到任何人,可以看見任何地方,可以進入數位世界,現在稀有的「擴增實境」,那時候是日常生活。除了戴眼鏡,有人用隱形眼鏡,更有人做眼睛移植,永久活在「實景」。

   Tor 的採訪路線以調查新聞為主,幾十年不斷的天災人禍,2050 年不但繼續,而且越演越烈,成為她採訪的重點,她隨時可以把災難的現場藉著眼鏡播放出去。那時候的地球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地球村,每發生一件大事,立刻傳遍全村,記者憑自己累積的可信度,吸引了大批跟隨者成為明星,創造出個人的威信,媒體機構的品牌居反而於次位。

   記者的跟隨者有如明星的粉絲,可能成千上成萬,以當時的通訊技術甚至可上百萬。這些人不光是粉絲,還扮演助理角色,記者每需要資訊或遇到問題,會請他們提供資訊、發表意見,表達同樣意見的粉絲越多,表示這個意見的可靠度越高。記者遇到專業問題,也會從粉絲中甄選調查小組,來協助調查的方向。

   這樣的做法在今天行不通,因為群眾的意見分歧又多缺欠理性,常把少數的理性意見掩蓋,但 2050 年的技術可以克服這個問題。記者的超級電腦先把粉絲的回應過濾,再把剩下可靠率較高的回應整理,徵求進一步的方向,這樣一層層徵求下去,回應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理性,再分析加權,得到可靠率最高的結果。今天沒有這樣的技術,當然沒有這樣的記者。

   這樣「個體戶」似的的採訪,常把自己陷入險境。Lor 有一次坐上豪華的飛艇,享受一下慢速低空飛行,突然耳邊傳來聲音(那時候是很平常事),說飛艇有炸彈。她起先以為是謠言,這類的謠言隨時都有,但指明她乘坐的飛艇,覺得不尋常。她向粉絲群請求協助,回應說看不到飛艇有什麼不尋常的地方,於是跟她聯繫的粉絲迅速離開。

   但仍有少數粉絲是這方面的專家,有一個人還是這架飛艇的維修工程師,回應說確實發現有狀況,就讓 Lor 爬到座艙的頂層檢查,這一消息讓粉絲的聯絡人數又急速增加。頂層是數以百計的大氣囊,分別裝有讓飛艇飄浮的氦氣與氫氣,Lor 經粉絲的幫忙,發現飛艇的電腦程式會把氫氣氣囊放掉,灌進氧氣,然後與另一架運貨飛艇撞擊,破壞飛艇碼頭。

   最後飛艇僅是零星失火,但平安降落,300 乘客無人傷亡,也沒有撞到運貨飛艇及碼頭,一場政治陰謀,因為 Lor 及無數粉絲的合作化解,她的信任度更因此提升。

   大衛布林 (David Brin),是美國的科學家、未來學家,也是著名科幻小說的作家,他最新的小說「存在」(Existence),被評為最有深度的科幻小說,Lor 就「存在」這本書裡,當然僅是一部份。2050年,現實與虛擬結合,人體與機械結合,共同存在,挑戰地球的未來。

   資深媒體人 Steve Outing,評論大衛布林對未來新聞媒體的看法方向正確,可能性很高,目前已經不乏媒體人跳脫機構自行發展,而藉助大眾的能量做更準確的新聞報導,只要有 2050 年的技術絕對可行。網路初期的矽谷作家 Dan Gillmor (We the media 作者) 就說「我的讀者知道的比我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