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都市人口愈多自殺率愈低
  那福忠 March 03, 2014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聽起來有點不合常理,我們的直覺是人口愈多,自殺的人數依比例跟著增加,但巴西聯邦 Ceará 大學與紐約市立大學的學者,對都市的人口的多少與非自然死亡的人數做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都市人口愈多、他殺人口的比率愈高;而死於交通事故的則與人口維持一定的比例,不受都市大小的影響;但自殺的人數,則隨人口的增加在比率上減少,也就是人口愈多的都市,每單位人口自殺的人數愈少。

   上圖是巴西聯邦 Ceará 大學統計物理學家 Hygor Piaget Melo 等學者的研究結果,縱座標是死亡人數與人口數的比率,橫座標是人口數,其中紅線是他殺、藍線是交通意外死亡、綠線是自殺。縱座標與橫座標均為對數 (Log),為 log-log 座標。

   都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人口的增加會連帶生活環境的改變,工作機會、房屋、用水量等,會隨著人口成比例增加。但科學家說,個人的收入、生產力、銀行存款,會超越人口增加的比例快速增加,讓居住在都市裡的人獲得更好的經濟條件,這也是大家嚮往都市居住的原因。但人口的增加也帶來負面效應,像是物價上漲、污染嚴重,以及趕不上人口增加速度的設施、像加油站。

   生物學家慣用「異速生長」(Allometric) 來研究生物生長的差別,像是同一種動物從小到大不同重量的生長變化,或是不同動物在同等重量時候的生理區別。

   這個概念自然可以用到社會科學,巴西與紐約的科學家們,取得巴西每個都市、美國每個縣,從 2003 到 2007 年的人口總數,以及他殺、交通意外死亡、自殺的人數,以都市與縣為單位做比率的分析,研究都市人口的增加如何改變居民的行為。

   研究結果發現,他殺的比率超越人口增加的比例,交通意外死亡與人口增加成一定的比例,這個結果幾乎在意料之中,不難理解。但自殺率反而隨人口增加下降,倒是出人意外,讓學者們進一步研究這一現象的成因。

   自殺是負面情緒的累積,大都市裡人多,成為一個社群網絡,而情緒會在網絡「傳染」,因此分散了個人負擔,減輕自殺的意念。流行病學家早就發現情緒有傳染性,像是戰爭期間自殺就會減少,是因為在困難時期大家聚集在一起,一起分擔了傷痛,減輕個人累積的傷痛。

   研究報告的摘要,引用了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 (Émile Durkheim, 1858-1917) 的概念,這位被稱為三大社會學創始人之一的猶太裔學者,認為自殺是因為缺少個人與社會的聯繫,以及缺乏有規範的行為,並非由於個人的感覺與動機,所以自殺是一個社會現象。

   兇殺的社會性早就經學術證實,這次研究更以超線性 (Superlinear) 確定,例如巴西的都市人口每增加一倍,殺人事件就會增加 135%,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則同步與人口線性增加 100%。但自殺呈低線性 (Sublinear) 的關連,則是意外的發現,從異速生長的統計,自殺數量與人口關係值分別為巴西的 0.836 與美國的 0.870,均小於 1,表示與人口增加不呈比例的下降。(解說詳見研究報告全文

   這個意外的發現,顯示居住在大都市的另一優勢,與人互動可以減低自殺的意圖。當然不一定要搬到大都市去住,廣義的解譯,就是要多與人接觸、與人互動,來稀釋個人所累積的壓力。

   全球平均每 10 萬人有 16 人自殺,也就是每 40 就有一個人自殺,另外每 4 秒鐘就有一個人意圖自殺,世界衛生組織訂定每年 9 月 10 日是「防止自殺日」,呼籲全球各相關團體都在這一天舉行活動,這次巴西與紐約學者的研究結論,多與人接觸、多與人互動,應是最好的見證。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