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人的位置在哪裡?
  那福忠 June 22, 201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美國的大城市之中,沒有住所的居民,以加州矽谷(硅谷)的聖克拉拉縣比例最高,每晚有七千多人睡在高速公路路堤、公園裡、人行道,其中在聖荷西市一條小溪旁 68 英畝的空地上,有兩百人紮營,棲身在帳篷、簡陋的棚子、地下乾溝、乃至在樹上搭建的小屋,這個俗稱的「叢林」(The Jungle),與近在咫尺的 Adobe 大樓形成尷尬的對比,市政府在去年年底決定恢復叢林原貌,用 400 萬美元協助些人遷移到新的住所。


(聖荷西市政府清理68英畝無家住民的營地「叢林」。取自洛杉磯時報)

   這些人不都是無業遊民,有的領政府救濟,有的在附近打工,但微薄的收入仍不足以支付最廉價的住屋。據媒體的統計,矽谷的中間年收入是 94,000 美元,超過全美國40%,高收入帶來的高房價,住屋越來越困難。矽谷有三成的工作是在時薪16美元以下,遠在扶養家庭能力之下,聖克拉拉縣生活水準調整後的貧窮比例高達19%,兩極化的生活在高科技的矽谷格外凸顯,很難讓人不懷疑是矽谷自己製造出來的。。

   矽谷創造了數位技術,替代了許多中產階級的工作,少數人因而致富,同時也讓許多人絕望。Russell Hancock 是矽谷非營利機構聯合創投的總經理,他說矽谷製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但以前的科技發展會讓所有的船浮起來,現在不再靈驗,你會突然發現科技所產生的後座力,讓許多人沮喪。矽谷的不平等現象延伸到全美國,乃至延伸到全球。

   康乃爾大學工程教授 Hod Lipson,是全球著名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家,他研究的機器自動化,讓機器人「進化」可以自己組裝自己,幾年以前他展示一個運算邏輯,用合成新的科學定律來解釋實驗資料,結果與已知的原理相符,他自動化了「科學發現」。他說,直到近幾年,機器與軟體的發展才真正走向未來,但自動化與數位技術的快速進展,是否會因為剝奪了許多人的生計而觸動社會不安?

   就在最近兩年,「深層學習」(Deep Learning) 的進展導致人工智慧的革命,而 3D 印刷改變了工業生產的程序。長久以來,大家認為技術會破壞現有的工作,然後會創造出更新更好的工作,但事實證明破壞之後的確創造了更新更好的工作,但也是更少的工作,這是技術人員要開始思考的了。

   自動化與數位技術逐漸替代了重複性的例行工作,機器人替代生產線的裝配工人,電腦軟體替代會計、出納、文書類的例行工作,剩下來的工作只有走向極端,高階層需要專業技術的工作,以及低階層靠勞力的工作。

   據最近30年 (1982-2012) 美國工作類別變化的統計:非重複例行的知識工作,從 29% 增加到 38%;重複例行性的工作,從 56% 下降到 44%;非重複例行性的勞力工作,從15%增加到 19%。而20年 (1993-2013) 個人收入的增減,受教育程度很大的影響:高中程度以下,男減少 20%、女減少 12%;高中畢業或大學肄業,男減少 13%、女增加 3%;大學畢業,男增加 7%、女增加 16%;研究所畢業,男增加 13%、女增加 21%。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 David Autor 是研究「工作極化」(Job Polarization) 的學者,說中等技術的工作逐漸消失,導致低報酬的勞力工作、與高報酬的技術工作,需求逐漸增加,但高報酬的工作需要成熟的技術知識,中等技術的人多沒有足夠的訓練與教育來適應,所以被迫遷就低報酬的勞力工作,甚至放棄工作,加上製造業不斷加強自動化,又淘汰了許多中產階級的工作,所以造成工作的擁擠,矽谷的無殼蝸牛就是後果。

   數位技術與機器自動化持續發展,重複例行工作的定義開始模糊,以前沒有人認為寫文章是重複的工作,至少每篇文章的內容不同,但類似 QuillAI 等作文軟體,已經成為美聯社、富比世雜誌,以及多家跨國機構的撰稿「文膽」,這些軟體能從龐大數據分析頭緒,寫出報導與評論。

   造橋應該不算重複例行的工作,總應需要人力,但荷蘭 MX3D 公司計畫在阿姆斯特丹一條運河上造一座鋼質的橋,做法是兩岸各用一個機器人操作 3D 印刷機,逐步向運河中間移動,「印」製橋支架與橋面,最後兩個機器人在運河中間會合,連接成一座橋,完全不用人工。這座橋預計 2017 年完成。


(荷蘭 MX3D 公司用機器人3D造橋示意圖。取自 CNN 圖片)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 Joseph Stiglitz 在他的新書「大分歧」(The Great Divide) 裡說,1930年初的經濟大恐慌,並非如大家所說由政府錯誤的財政政策,與銀行破產所致,而是有技術痕跡可循,是從農業經濟轉型製造經濟所致。機器的發明用在農耕,讓龐大的農民失業,直到二次大戰促使製造業蓬勃,才幫助了人力轉型。現在我們又面臨一個痛苦的轉型,從製造經濟轉型為以服務為基礎的經濟。

   康乃爾大學 Hod Lipson 雖然是知名的機器人專家,卻呼籲工程師們暫停創新研發,重新思考研發的目的,他說,當人工智慧能做大部份的工作,而比大部分人做的更好的時候,那我們人的位置又在哪裡?他說他沒有答案,只知道這是工程師們新的重大挑戰。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