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網路作者。
   
  西海岸數位隨筆
美國西海岸 吸取太平洋與陽光精華 隨時有精彩故事發生
  March 07, 2017  登陸火星以後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登陸火星,機器早就登上去了,以現在的技術,把人送上火星並不困難,但登上火星要活下去就沒那麼容易了。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從 2 億 2500 萬公里以外的地球,花至少 6 個月的運送時間來補給,另一個長遠的辦法就是在火星上製造生活必需品,最好自給自足。NASA 的 2030 年登陸火星計畫,就是從研究如何在火星上自給自足開始,火星沒有氧氣沒有水、不能種植不能畜牧、沒有可用的各種材料。

   荷蘭與瑞士合組的 Mars One 計畫,用少數「先民」拓荒,然後逐步移民建設,經世代延續讓火星適合人類居住,成為地球的後院鄰居。第一批拓荒的人預計 2024 年成行,每幾個人共乘一艘太空船,到了火星之後,把同一批起程的太空船連接到一起,成為大家共用資源的空間,然後開始開鑿火星資源。這個構想能否實現有待驗證,但勇敢的一面是只有單程、沒有退路,這些先民需終老於火星,不過已經有上萬的人報名。

MarOneMission
(Mars One 太空船連接成生活圈,取自網路。)

   為 2030 登陸火星作準備,NASA 成立了兩個研究中心,一個是太空生物工程應用中心,一個是超強結構計算設計中心,各資助 1,500 萬美元,以五年為期,由學術機構率領集合各相關領域,研究居住火星的生存技術,太空生物工程以生活為主,超強結構設計以材料為主。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生物工程教授 Adam Arkin,主導太空的生活研究,水、食物、藥品、保健、燃料,這些生活上不可缺的用品,是否可以發展由微生物,或者利用二氧化碳製造,火星的二氧化碳量占大氣的 96%,取之不盡,如果能研究出來利用的價值,也可以用在減碳的地球上。加入這個工程的還有猶他州立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史坦福大學,以及 Autodesk 與 Physical Sciences 公司。

   開拓外太空,用在房舍、運輸、機械的建構材料,要比目前地球上的最先進材料還要輕、還要堅固,目前的奈米碳管有這個特性,是否可以從中發展出更適用太空的材料。材料的研究,由密西根技術大學 Gregory Odegard 教授主導,加上 22 名學者,多所大學,製造奈米碳管的 Nanocomp,化學塑膠國際大廠 Solvay,以及美國空軍實驗室。

   參與者之一,中佛羅里達大學 Sudipta Seal 教授,設計一種就地取材的方法,把火星鬆軟的土壤放進反應室加熱到1650°C熔化,火星的土壤呈紅色,富於氧與鐵,加高熱使其化學鍵鬆弛,反應室的正負兩個電極,就讓氧與金屬分離,氧氣供我們呼吸,熔化的金屬則用 3D 印刷製造各種工具與成品。

火星基地示意圖
(火星基地示意圖,圖片來源:NASA,取自網路。)

   這兩個研究中心雖然剛成立,卻不是從頭開始,成員多有相關的基礎,甚至是延續既有的研究。五年後的成果,可能做為 NASA 是否 2030 年登陸火星的依據,即使不去火星,這麼多人五年的成績對解決地球的問題,也應有一定貢獻。登陸火星不比半世紀前登陸月球,路途遙遠飛行時間長,也不能像月球拿了一塊石頭就立刻回來,登陸之後怎麼活下來,預定停留多久,無論幾個月、幾年、甚至永久居住,都是一大挑戰。

   看過「絕地救援」(Martian) 影片的人,對火星上的求生與返回地球應有深刻的印象,這部高評價的科幻片,用了不少 NASA 的真實技術,影片戲劇化的大費周章把一個意外落單的人,從火星救回來,藉此可以推斷 2030 火星登陸不是有去無回的單程票。Mars One 的單程火星開墾也沒有說絕不回來,只是時日不定,以後科技發展終有一天會讓墾荒的先民回到地球。

「絕地援救」的火星景致
(「絕地援救」中的火星景致,取自網路。)

   所以登上火星安頓活下來之後,要怎麼回來,是 NASA 另一難題。登陸月球的「登月小艇」可以兩用,既用來登月、又用做離開月球的「接駁小艇」,離開月球升空到月球軌道,與在軌道停留的回程太空船連接回家。從火星回到地球原則與月球回到地球類似,回程太空船在火星外軌道,載人的接駁小艇從火星起飛,升空到火星軌道連接回程太空船返回地球。

   問題是載人的接駁小艇需要龐大的動力才能從火星起飛,所需要的燃料太重,不可能從地球帶過去,太重了從地球升空,到稀薄大氣的火星登陸,都是問題,那怎麼辦?國家地理雜誌就在 2015 年影片上映的同時,刊出一篇 NASA 構想的回程文章,聽幾起比電影更戲劇化,就是在人登陸火星幾年以前,先把空的接駁小挺從地球發射到火星降落,然後讓接駁小艇自己從火星大氣擷取回程的燃料,這需要幾年的時間,等到人登上火星,回程的接駁小艇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隨時回來。

「絕地援救」中的接駁小艇
(接駁小艇是火星任務中的另一任務,目前有多種想像設計)
(圖為「絕地援救」中的接駁小艇,取自網路。)

   太空任務的失誤容忍度是 0,任何細小的差錯都可能造成災難。NASA 說接駁小艇必須是完整一體,不能像影片中讓太空人穿著笨重的衣服,冒險在火星上做組裝的工作。其次是接駁小艇停在火星幾年,登陸時有沒有損壞,在塵土與輻射線的侵蝕之下,到時候能不能啟動,也是一個未知數。

   接駁小艇升空,能不能順利與回程太空船接軌,也有很多的變數。火星的軌道是橢圓型的,距火星可從 250 到 33,000 公里,接駁小艇希望回程太空船越近越好,可以節省燃料、又可減少飛行時間,飛行時間越長,越要增加讓人抒解的設備,加重小艇的重量。而回程太空船卻希望距火星越遠越好,可以節省燃料擺脫火星重力,到底距離多遠雙方都能接受,要進一步商量。

   聽起來,這個回程辦法是為早期登上火星預備的,一旦遇到狀況可以隨時離開。以後去的人多了,在地球上研發的生活與材料技術施展開來,接駁小艇的燃料、乃至接駁小艇,都可以在火星製造,往返地球就成為定期班機了。那從地球到火星的往返「班機」要坐多久?單程約 150-300 天,到了火星至少要遊覽一些時日,來回一趟約 500 天。有一天真的能去,500 天算什麼?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