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網路作者。
   
  西海岸數位隨筆
美國西海岸 吸取太平洋與陽光精華 隨時有精彩故事發生
  April 29, 2017  動腦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動動腦筋,讓腦子活動活動,小則增加生活樂趣健康身心,大則發揮創意建構事業,凡有成就的人,腦子一定轉動不停,創業天才 Elon Musk 的腦子也必然不停的轉動。這位年輕的實業家早年創建 PayPal,以後又製造特司拉電動汽車,成立 SpaceX 發展太空技術,現在又宣佈他的新計劃 Neuralink,目標是「動」腦,把頭殼打一個洞,放入一個晶片、或插入一個電極,是真的「動」到了腦子。

   新聞上常看到動腦的報導,有的是動物實驗,有的是醫治殘疾,都是極少數的例子,但 Elon Musk 卻要普及化,新公司取名 Neuralink 就是神經連接的意思,用一個電子硬體的接面,把我們的腦神經與電腦連接在一起。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人工智慧即將超過人類的智慧,人類僅能受其擺佈,像屋子裡的貓,但人腦如果能直接連接到人工智慧,就會與人工智慧結合成為一個「共生體」 (Symbiotic Body),不再是唯唯諾諾的貓了。

   人腦與電腦的溝通不外輸入與輸出,人把想的事告訴電腦,電腦把運算結果告訴人腦,最簡單的介面就是現在用的鍵盤與手指。如果用一個晶片做介面,那就一端要連接到腦子的「神經元」(Neuron),另一端要連接到電腦的資訊接口。

   我們的腦子一共有 200 億個神經元,每一個神經元,都與 100 多條神經與別的神經元連接,編織成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我們的思維就是靠這些神經元發射信號讓這個網路運作的。神經元約 3 到 18 微米大小,要與多少個神經元連接才能產生起碼的效果?有人估算至少一百萬個。

   連接到電腦是我們熟習的技術,連接到腦子就不那麼容易了。磁共振掃描 (MRI) 檢驗腦部的血流,腦波儀 (EGG) 檢驗腦部的電流(下左圖),這兩種在腦外的連接方式,資訊不足以與電腦溝通。進一步皮層掃描,把電極放在硬腦膜之上,可以取得較多資訊,但仍不能與電腦溝通,卻要鑿開頭殼把電極放進去,是入侵性的方式。


(腦波儀 EGG。4mm x 4mm 含100個矽電極,銅幣為1美分。取自網路)

   再進一步,用排列成行的細小金屬電極(上右圖),插入腦皮層一豪米,至少可以瞭解這一區腦部的運作。如果再進一步,用極小的微米電極,深入腦皮層接近神經元,在神經元信號有效範圍之內,擷取神經元信號,傳送信號給神經元,打開雙向溝通的通路。當然這都是高度入侵性的連接方式,為了與電腦連接做這樣的手術,大家的意願不會太高,必須要發展非入侵性的在腦外的連接方式,才能大眾化。

   假設解決一切技術困難完成介面的設計,要連到什麼地方去?當然可以是個人電腦,省去了鍵盤打字,要什麼資訊只要一「想」,就自動下載了。但為了這點事還不值得把腦袋開個洞,依 Elon Musk 的構想,是以無線網路連接到雲端,特別是雲端的人工智慧,這樣才能讓人工智慧「附身」與我們共生,我們才不致淪為關在屋子裡的貓。

   Elon Musk 依舊如往,對自己的創建信心十足,說八到十年就能有成效,這麼短的時間完成這麼複雜的事,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不過有人提出幾個有趣的問題,一是無線網路的安全,駭客把垃圾傳給到電腦或手機,大不了關機,但一旦傳到腦子裡造成干擾,怎麼「關掉」?把介面從腦袋拔出來?二是需要一個人腦信號與電腦語言的對應字典,這可考慮請科幻小說家姜峰楠編篡,他創造了「異星入侵」(Arrival) 影片裡會翻譯外星語言的專家。

   大家都與人工智慧綁在一起,人與人的溝通也可以順暢無阻,這也是 Elon Musk 的神經連接目標之一。他說人類的溝通方式五萬年沒有多大進步,即使文字與說話的技巧再好,仍然詞不達意教人費解,神經連接之後,兩個人見面一對眼,把想說的話、以及原本不容易以語言表達的內涵,瞬間完全告訴了對方,徹底改變了人類溝通的方式。

   不過,那時候撒謊可能要小心了,也許下意識很容易露出蛛絲馬跡,瞞不住對方。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