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網路作者。
   
  西海岸數位隨筆
美國西海岸 吸取太平洋與陽光精華 隨時有精彩故事發生
  July 28, 2019  從知面到知心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從一個人的外表,包括語言音調、肢體語言、走路姿態、眼睛目光、以及心跳與呼吸的生理現象、甚至臉上表情,來推斷內在的情緒。這可能嗎?許多公司都朝這個方向開發產品,AI 也讓電腦有這樣的能力,但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這些產品形同建立在智慧的流沙上,尤其是從臉的表情斷定心裡想什麼,並沒有踏實的科學根據。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句話也許另有含涵義,但從面到心總有些關連,到底關連到什麼程度,科學家已經爭辯 100 年了。波斯頓東北大學的心理學家 Lisa Barrett,是研究情緒的專家,指出百年的研究並不完整,所以幾年前由心理學會邀請五位知名、但看法不同的學者,包括 Lisa Barrett 教授,有系統的評估以前所有的實驗結果,來斷定外在的臉部表情是否可以真實的反映情緒。

   Barrett 教授說這五個人代表不同的理論觀點,每個人期望從數據中發現不同的結果,但大家的工作是從數據的解譯找到共識,不幸的是因為議題的爭議太大,找不到共識,本來計畫幾個月的研究,結果延用了兩年。兩年之中評估了 1,000 份心理文獻的報告,然後發表了一份的負面結論,說普遍的假設一個人的情緒可以從臉部的運動推斷,並未得到科學的證實。

   結論說:這次研究並不是說隨機的臉部運動沒有心理上的意義,但也揭露出臉部的運動並非「指紋」,或是對一個人情緒狀態的可靠診斷,而不顧個人特別的情況與文化背景。我們不可能確實的推斷微笑代表快樂、皺眉代表氣憤,而目前技術的發展,卻誤導的認為這些是科學證實的事實。

   五位專家說,一般大眾對情緒的表現能從臉上看出來,有些誤解,因為同樣的情緒展現在臉上的表情未必每次相同,而同樣的臉部表情也未必每次都反映同樣的情緒,同時臉部表情在不同情況、或因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意義可能有很大出入。皺眉頭未必表示生氣,生氣或許會皺眉頭,但也可能笑、哭、或呆滯生悶氣。皺眉頭也可以表示困惑,或集中注意力的思考。

   儘管科學家的提醒、甚至警告,數位業者仍快速發展「情緒認知」的技術,而且併入了市場促銷、機器人監控、駕駛安全等領域,估計 2025 年會有 38 億美元的市場。微軟、IBM、雅馬遜都推銷情緒認知的演算法,藉分析臉部動作推斷人的感覺。例如皺眉噘嘴表示憤怒,張大眼睛豎起眉毛、嘴角向外擴張,就表示害怕。AI 的工程師為我們日常生活作了很多決定,現在又開始在我們的情緒上打主意。

   英國的 WeSee 公司,號稱 AI 技術可以從臉部表情,找出可疑行為的線索,是一般人的眼睛體察不到的,因為一個人的情緒,例如懷疑或生氣,很可能深藏內心,嘴上卻說出相反的話。WeSee 說他們與治安機關合作,用這個技術分析被邀約面談的人。除了治安,也用在保險與金融業,來偵測可疑的情況。

   倫敦的 Human 公司專業職場求職的服務,用AI臉部分析求職人內心的情緒狀態,用求職人與雇主面談的影視,評估與雇主問答之間的情緒變化。分析完成之後,對每一問題的回答量化分析,與一些固有價值如誠實、熱情等比對,讓雇主決定。Human 說他們的技術可以用在現場、影視,也可以用在照片。

   生活上的 AI 已經出現很多偏差,如果把「情緒認知」當作「測謊機」,認定臉上的動作與內在的情緒相關,則是 AI 的另一偏差,可能引發嚴重後果。在法院對一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嫌疑犯,可能因為錯誤認知臉上的表情而從重量刑。從監視器錯誤的認知一個憤怒有敵意的人,可能導致警察對這個人不必要的開槍。

   Barrett 說,沒有所謂的自動化「情緒認知」,最好的演算法,能在充分燈光之下,把完全正面沒有遮掩的臉部,詳細的偵測臉部的運動,但不能推斷臉部運動的意義。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