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網路作者。
   
  西海岸數位隨筆
美國西海岸 吸取太平洋與陽光精華 隨時有精彩故事發生
  Novebber 10, 2019  從眼睛進去從腦子出來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腦子的神奇,你看過的畫面,可以從腦子的記憶重新複製出來。
Photo by meo from Pexels

   我們眼睛看到的,無論是東西、風景、人物,儲存到腦子,成為記憶,以後回憶的時候,也僅能說一遍,或有才華的人可以畫出來,但都無法恢復當初眼睛看到的原樣。現在新技術的進展,將來可以把你腦子裡的「印象」取出來,展現到屏幕或印到紙上,與當初從眼睛看到的一樣,到那時候,記不住、或忘了,不再成為藉口。

   莫斯科物理與技術學院以及 Neurobotics 公司的研究人員,讓頭戴腦波儀 (EEG) 的實驗對象觀看影片,從腦波儀取得信號,經過處理把影視還原,顯示在屏幕畫面上。但腦波儀取得的資訊不等於腦內的活動,研究人員比喻這好比從蒸氣機冒出來的煙霧來瞭解蒸氣機的構造,所以另外設計了神經網路、藉用 AI 的學習方式,把腦波儀的信號轉換成原來的影片。

   研究人員選用了 17 名健康、沒有神經病史的年輕人為實驗對象,11 名男性、6 名女性,年齡從 18 到 33 歲。實驗開始,戴上腦波儀,每人觀看 20 分鐘以 10 秒鐘為段落的影片,影片分抽象形狀、瀑布、人臉、活動機械、賽車五大類,為了增加觀看注意力,影片特別挑選人臉的多種表情,機械的零件交叉連動,高速賽車包括意外。

   經過 AI 神經網路訓練之後,給實驗對象觀看的影片就不再分類,包括各式各樣從未見過的影片,當他們觀看影片的同時,腦波儀的信號經過神經網路的運作,就能複製原影片高達 90% 準確度。

   這一實驗結果給研究學者莫大的鼓舞,研究學者 Grigoriy Rashkov 說,有了這個基礎,就可以進一步發展即時的非入侵性神經介面,在實用上,可以給身心障礙的人用意志控制輔助設備的方便。

   除了特斯拉與 SpaceX,伊隆、馬斯克對電腦與人腦的連接介面也極為熱衷,並成立一家公司 Neuralink。初步的設計是用細線把電極穿進腦部,靠無線網路把電腦資訊傳進腦內,腦內的活動也可以藉電極從細線傳到腦外,這樣的溝通,同樣是希望殘障的人可以用意志來控制輔助的設備,甚是可以上網做到正常人做的事。

   這一入侵性的電腦與人腦介面,一共有 3,072 個電極,分配在 96 條線上,一條線僅有 4-6u 那麼細,比頭髮還細很多,而且是柔軟的,所以說穿進腦內對組織的破壞性不大,不若以前的想法把一個硬晶片插入腦內。但因細線太軟,所以另外設計一個機器人代為穿進腦內,腦外部分安裝在耳後,看起來像戴個大一點的耳環,無礙觀瞻。

   人腦與電腦畢竟是兩個世界,連接之後能溝通到什麼程度,沒有人知道,但至少是一個較為深入的實驗方法,從腦內總比腦外更容易取得準確的腦部活動資訊,三年前加州理工學院的曹穎 (Doris Tsao) 教授,就用彌猴實驗,發現臉部識別的神經科學理論。

   曹教授將電極插入彌猴腦內,記錄腦內的活動,結果發現給彌猴看人臉的照片,彌猴腦內僅觸動了 205 個神經元(Neuron、腦神經細胞),進一步實驗又發現不同的神經元對不同的照片部位有不同的反應,根據這一重大發現,研究人員製作一個電腦程式來解碼。以後再給彌猴看新的人臉照片,就能從彌猴神經元的反應,加上電腦程式的運算,複製出完全相同的照片。

   曹教授的研究,有助於人臉辨識的機器學習,甚至發展出非入侵性腦部分析方式,證人只要戴上儀器,就能從腦內的活動,或說是「印象」,準確的畫出嫌犯的真實模樣。那時候,警局擅長人像的畫師,或許要失業了。


彌猴,替代了人類的入侵性腦部實驗,科學家找到了臉部辨識的根源。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