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網路作者。
   
  西海岸數位隨筆
美國西海岸 吸取太平洋與陽光精華 隨時有精彩故事發生
  Novebber 24, 2019  停不下來!?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新技術一波波不停的發明、試驗、擴散、普及,有終止、至少是漸緩的時候嗎?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新的技術無疑的提高了我們生活水平,但沒白吃的午餐,而所付的代價,又往往對環境造成損害。新技術有的需要昂貴的資源,有的製程殘留餘毒,更有拋棄的廢品堆積成垃圾,但新的技術仍一波波的發明、試驗,推廣、普及,似乎沒有減緩的跡象,更不會停頓下來。

   油電車的電池,是由鎳與稀土製成,但這些金屬的開鑿,卻釋放有毒的溶劑蒸氣、硫酸、煤灰,這些毒素一旦溶於水流,會危害附近的動、植物,與居民健康。農業技術大幅度提高產量,可種植多樣作物,但使用的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卻損傷了土壤與地下水,製造了湖泊與海洋的死亡水域,沒有任何的生命跡象。

   如眾所周知,化石燃料是發電與車輛的能源,副產品卻排放有害的廢氣。用在冰箱與冷氣機的冷凍技術,對環境也不友善,較舊的設備使用氯氟烴冷媒,排放的氣體有害臭氧層,排放的水也含毒素,流入水域毒害水中動物。家裡的洗衣機,也會製造含微粒塑膠的廢水,流入海洋,被海鳥或魚類吃下去。

   數位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增加了生活趣味,不冒煙、也不排放廢氣,看起來相對環保,卻暗藏危機,因為會消耗大量能源。資料中心是數位技術的樞紐,以美國為例,每年耗用 900 億度電力,相當用 34 座 500MW 燃煤電廠來支援。除了資料中心,還有網路、以及數不清的終端設備,莫不需要電能來運作。

   於是有了比特幣,加密的數位錢幣,匿名、隱密、沒有銀行、沒有政府、沒有中央控管,大家在一個自動運作的網路交易,分散的以數位區塊鍊在一起,這種把「權力下放給人民」的環境,是依靠在一個傲人的創新技術:區塊鍊。比特幣雖然成功的用在一些領域,並未如預期出現貨幣數位革命,但在另一方面,卻意想不到的付出龐大的環境成本。

   比特幣並不存在,需要開鑿去「挖」出來,也就是數位「開礦」,解開難題找到一個數值,與系統的演算比對,比對成功的人可以獲得比特幣。比特幣很值錢(目前約 7,000美元上下),全球開礦的人不計其數,而且解開難題要靠運氣,也就是需要更多的運算能量增加機會,況且比特幣僅有 2,100 萬枚,大部分已被挖出,僅餘 300 萬枚,更助長了努力開礦。

   開礦使用特殊的裝備,耗用龐大的電能,所以開礦最熱絡的地方,都是電價最便宜的地方,電價便宜又多是燃煤,製造大量污染。丹麥 Aalborg 大學 Susanne Köhlerand 與 Massimo Pizzol 兩位學者,分析生產比特幣所消耗的能源,轉換成 CO2 的排放量為 1,729 萬噸,相當許多小國家的排放量,如克羅埃西亞 (1,746萬噸)、瓜地馬拉 (1,776萬噸),其餘接近的如蒙古 (2,574)、黎巴嫩 (2,310)、立陶宛 (1,531)、阿富汗 (1,142)。

   比特幣開礦熱的同時,AI 開始熱絡,所需要的機器學習,同樣耗用高額能源,研究機構 OpenAI 把機器學習耗用電能分兩個階段,從 1959 年的起步到 2012 年,每兩年增加一倍,似與穆爾定律相應,但從 2012 年起增加的曲線就大幅度盤升,致今天機器學習耗用電能每 3.4 個月就增加一倍,有如比特幣的翻版,也許大家沒有注意到,因為都是大公司在支付龐大電費。

   英國開放大學名譽教授 John Naughton,專長公眾對技術的理解,他在「地球能負擔機器學習的昂貴能源所需?」文章裡舉例說,NVIDIA 宣布的大型的翻譯模型 MegatronLM,一共有 83 億個參數,能處理各種自然語言的運算,但最終的訓練,用了 512 個 V100 GPU,歷時 9.2 天,所耗用電能足夠三個美國人一年的家用。

   又如蘋果的 iPhone11,採用 Apple A13 晶片,含 85 億個電晶體,用神經網路處理語言與影像,宣稱是手機最快的 CPU 與 GPU,媒體形容為吸能量的矽谷快速惡魔。月前 IBM 也宣布開放超級電腦「華生」,讓 AI 用到每一個地方 (AI Everywhere)......。Naughton 教授說,你不必是愛因斯坦也會知道,這樣漫無止境的發展,不可能永遠繼續下去。

   教授問 Siri:「有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答:「我可以幫你找一間餐廳,請你告訴我你的地理位置。」教授尋思,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顯然還沒有傳到矽谷,但終有一天,也許...當帕洛阿爾托 (Palo Alto) 淹在水裡的時候,他們會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