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網路作者。
   
  西海岸數位隨筆
美國西海岸 吸取太平洋與陽光精華 隨時有精彩故事發生
  February 07, 2021  洞穴裡的幻影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洞穴裡的幻影,是真實世界的反映,還是虛假的編造?
photo by Lennart Wittstock from Pexels



   古希臘哲人柏拉圖 (Plato) 說了一個故事,一個洞穴有向光的出口,洞中有一群人腿和頸子從小就被鎖著,面向洞的內壁,從未見過陽光,在他們背後上端有個洞口,後上方不遠處有一堆火,與火之間有一條路,沿路有人帶著東西與動物經過,但洞內的人只能從面對的洞壁看到若隱若現的影子。後來有一個人掙扎逃了出來,看到外面的美麗世界,回到洞穴想拯救大家逃離,卻被感染在幻影中的眾人認為是異說,把他捉住,甚至要處死。

   美國科幻作家 Philip K. Dick,1977 年在法國 Metz 的科幻作家會議上,說出了「矩陣」(Matrix) 的論點,我們活在電腦程式的現實之中,唯一的線索是每當一些變數被改變,現實上的改造就會發生,但沒說「被」誰改變。Matrix,除了數學的矩陣,有多重意義,像是母體、孕育生命的地方,產生生物組織的模型,或是一個鑄造器具的模子。我們活在電腦模擬的程式,我們就活在 Matrix 裡了。

   1999 年 Wachowskis 姊弟的「駭客任務」(The Matrix) 影片,把電腦模擬戲劇化的呈現給觀眾,以及連續幾部 Matrix 影片的熱絡,更讓大家沉醉在虛擬與現實的邊緣。接著,牛津大學哲學家 Nick Borstrom,美國天文學家 Neil Tyson,創業科學家伊隆馬斯克,以及一些重量級的人物,都先後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我們活在一個電腦模擬的世界。

   美國導演 Rodney Ascher 日前推出新片 A Glitch in the Matrix(矩陣錯誤),以紀錄片的方式探討模擬理論,這是他第三部紀錄片。第一部 Room 237 (2013),是對「閃靈」(Shinning, 1980) 影片的探討,這是依史蒂芬金同名小說攝製,至今還被列為最恐怖之一,故事地點在科羅拉多州山區一間豪華旅館,237 號房間示意靈異發生之地。第二部 Nightmare (2015),以令人焦慮不安的手法,探討睡眠麻痺,在睡眠中全身無法動彈的現象。

   從前兩部影片,可以意會這第三部的同質性,導演以獨特的手法讓觀眾的頭腦轉彎,從柏拉圖到 Philip K. Dick,穿插以前影片,訪問不同階層的人。他接受媒體訪問說,模擬理論可以讓你在這混亂的世界感覺好一些,引誘你去瞭解神秘,但如果相信身邊每一個人都是電腦程式,就非常的危險。與前兩部影片比較,這一部更放大思維,試著探討真實 (Reality) 的本質。

   電腦模擬可以分兩個層面解釋,隱喻、以及科學可能性,這位導演說科學涉及太深,他不是專家,所以影片是隱喻的描述。他訪談過很多人之中,覺得活在電腦模擬的世界是一種無止境的驚異,但也會問這有時麼目的、我扮演時麼角色?有時候發生重大事故,就有人開玩笑說主宰我們的電腦又出錯了,地球出軌,反正又不是真的,不必擔心。

   至於相不相信我們活在電腦模擬的環境,有趣的是大多持較健康的態度,認為大多數的人是真實的人、不是電腦程式,有如帕斯卡(Pascal)賭注,無論上帝是否存在,只要相信上帝就不會吃虧。所以只要認為我們都是真實的人,不論是否被電腦模擬,都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有來越多的人相信模擬,會有什麼壞處?這位導演說就是把世界當作一個電動遊戲,像是自己一個人玩 Pac-Man,所有的妖魔被電腦 AI 控制跟自己挑戰。或是像 Fortnite,每個角色都與一個真人綁在一起,把別人都貶抑在自己之下。這樣的玩法,就涉及到品格、道德,成為最大的問題。2003 年一名 19 歲的美國青年,癡迷 電腦模擬殺害了父母,他告訴律師當時是在 Matrix 之中。

   回到柏拉圖的洞穴,洞壁上的幻影有多真實性?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奇景,不僅只有一個洞穴,會在許多不同的洞穴讓人看到不同的幻影。又是誰製造這些幻影給洞穴裡的人看?製造的人是用盡心力,把所見所聞誠實反映?或者是別有心的憤世嫉俗操作?柏拉圖的原意雖然意指哲學,但電腦模擬的虛虛實實,與洞內的幻影又有什麼區別?

   與其說 Rodney Ascher 在影片中探討模擬理論,不如說隱喻的介紹概念,而且藉學者專家把範圍擴大到哲學、宗教、宇宙,我們是否活在被電腦模擬的世界,沒有定論,也不是重點,有無數相信的人,會自用方式去解釋尋找趣味,不相信的人,也未嘗不可以在不同的柏拉圖新洞穴,安逸的享受生活。畢竟,模擬一個現實世界在科學上的落實,還差得很遠、很遠.....。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