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CTP易筋經現出江湖
  呂理哲 March 30, 2000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CTP的推廣速度有目共睹,從去年六月到今天也不過才10家製版廠安裝了CTP並且正式運轉,有的CTP設備(可以出底片也可直接製版)出底片的機會還多過出CTP版呢?

CTP大廠如Purup-Eskofot (總經理剛走馬換將)Agfa用力賣CTP,客戶下決定的時間卻遠遠長過買輸出機的時間,新世代的高速輸出機又沒規劃,難免陷入進退淮谷的窘境。

到底是不是CTP本身的問題?

應該不是,君不見台中就有一家有CTP的製版廠每個月消耗數百張的銀鹽版材,勝過一般的版材的代理商嗎?

CTP推廣進度落後預期

向來提昇效率的新科技,在數位化的印前市場向來都是風吹草偃,為何CTP是例外的呢?

追究其原因不外乎:

  • 設備貴,比一般底片輸出機至少高出2.5倍的費用。(原因是用戶增加太慢)
    版材貴,比起傳統版材加上底片,成本沒省到。(原因也是用戶增加太慢)
    有的CTP必須手動操作,原來的底片加曬一次版也只要2分鐘,時間節約不了多少。
  • 輸出機的效率升高,比上一波的產品增加了兩倍以上的效率。以往每小時可以生產10張菊全底片,現在可達到20 – 22 張菊全。設備成本還不到CTP機器的一半,自然搶走了大部份考慮CTP的客戶。

如此一來,購買CTP的理由難道只是意識型態的廣告詞嗎?

耗材貴,為何不用傳統PS

其實推陳出新的印前技術長河中,總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CTP由於推廣的速度不盡理想,因而導致設備和版材的成本居高不下。如果CTP可以直接使用現在大家慣用的PS版,可能CTP的推廣速度不可同日而語。

你想得到這一點,為何這些高科技的CTP輸出機廠商想不到呢?

主要的原因是現有的曬版機使用的光源是UV紫外線,波長短。和一般的輸出機使用紅外線、紅光或藍光的雷射剛好在光譜的兩極,雖然雷射技術應用在輸出設備蓋有多年,但是雷射光源要產生紫外線,必定有先天的困難,否則第一台CTP的設計就應該以市場上已經成熟的PS版材為標的才合乎好產品的策略,也不至於使CTP的推廣陷入今天的困境。

版材的成本無疑是一大挑戰,數量與成本鐵定成反比,版材又是製版過程的固定成本。還有比傳統PS版量大的嗎?所以德國就有一家CTP廠商找到了CTP的易筋經,可以將PS版放進他的CTP機器裡面。

後起之秀驚動江湖

這家BasysPrint <http://www.basysprint.de>公司的老闆Friedrich Lullau同名的祖父在1914年發明了以UV為光源曬藍圖機器,他則於1995年發明以UV光源來作CTP設備,號稱Computer to Conventional-Plate電腦直接製傳統版。罩吧!

根據泰平科技莊協理到BasysPrint Gmb參觀後的描述,此設備與現行的輸出機因為光源的特色,整個機械結構和現在的平台式或滾筒式的輸出機設計截然不同:
現行的雷射光源為不易散射,可以控制到極細的光束,使光束經由旋轉的菱鏡在控制好的時間內,折射到平躺在平台或滾筒上的底片,同時菱鏡也以準確穩定的步進馬達向前推進,使得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能達到相同的解析率。

但是UV光源無法用雷射產生,只能沿用原有曬版機的UV燈泡,燈泡的光束是散射的,向四面八方散開,像我們使用手電筒的光束一般,越遠光束越大。如果沒有新的技術如何管得了,每英吋高達3000點以上的光點(pixel)?

CTP易筋經

這種取名叫「數位網屏成像」技術(Digital Screen Imaging – DSI),將UV光束限制在固定的通道,在光束打在PS版之前,經過一德州儀器的數位網屏晶片,此經面在小小的範圍中,有數萬個數位濾鏡,可用數位方式分別控制單一濾鏡,該感光的位置,濾鏡就讓光束通過,反之則折射到旁邊去。這時候的動作和控之雷射光的路徑類似,差別是雷射光一個折射線圈只對付一束光線,就可以在版材上畫出整版的影像,也有輸出機利用多組雷射光源,基本只要在雷射光束的中途控制其是否應該轉彎,UV光束則非得在最接近版材的距離管理不可。

就如我們現在曬版時,把底片抹面向下和PS版貼在一起的理由相同。我想DSI就是以濾鏡的距離來決定解析率的,遠一點光點就粗一些嘛!

雷射光源的輸出機只要菱鏡垂直方向移動,因為360度不停旋轉的菱鏡可以輕易地將光線折射成一條一條的水平線。然而DSI是方形的,如果要將所有的光點畫滿一大張版材的範圍,就得像機械手一樣,畫完一條(多個平行光點組成的)水平線後,必須向垂直方向進一步,再畫下一條。還得保持兩條水平線的間隙在最密的解析率容許範圍內。

重而不貴

所以這種設計的定位機制,比雷射光源要複雜,水平垂直方向都得動,只有增加重量來穩定濾鏡的準確性。所以此UV-Setter製版機可是有兩噸重。曬起版來沈甸甸穩重得不得了。

你可能不喜歡太重的CTP,但是你製版廠現在的PS版馬上就可以上場了,不再煩惱雷射頭一換「貴」得心痛,UV燈泡你自己換,行了!

BasysPrint稱該公司已經安裝了這種每小時15塊菊全版的UV-Setter 60套,並且和美國伊利諾州三菱重工印刷公司合作印刷系統。新技術銜接傳統製版環境的利基。何嘗不是製版廠的另一種選擇?

前網路時代方略

面對競爭的市場,相信每一位製版廠的管理者都經過以下的沙盤推演:

  1. 加入經營電子商務,網路熱到這般田地,各行各業在規劃未來不可能沒有這一選項。你一定先想上網製版或是印刷?寬頻似乎不夠寬。
    上網印名片、卡片?家裡蹲和華印不是已經開始作的嗎?成效如何?上網印個性化的產品,如馬克杯、T-Shirt、鉛筆盒還是手機殼?
    沈氏印刷和台灣方正公司合作一家網路印刷公司,不妨先瞧瞧他們有何高明的主意?
    如何你開始思考電子商務卻只想到本行相關的產業項目,你一定會懷疑方向是否正確?
    「對」也可以說「錯」!
    「對」!所有的產業早晚要進入網際網路,印刷業不可能例外,先下手為強,後下手招殃。
    又如何說「錯」呢?網路世界的成功範例中,找不到兩件是相同的。如果你沒有跳脫自己熟悉的範疇,沒理出一套前無古人的策略,沒有決心在網路時代來臨前忍受「燒錢」的煎熬來擴大佔有率,恐怕要白忙一場了。
    堅守印前陣地,沒有人敢說印刷是夕陽工業,只是大型化,集中化的趨勢漸漸成形。理論上最後的贏家一定是規模最大幾家的製版廠,在紙張消失以前一定會還有好長的演義要上場。不要管網路,三四年內大家都自然形成網路公司。相同的原因,不是網路公司的公司,到時已經離開這個行業,日益競爭的市場自然替你把體質較差的對手請出局外。
    今天你的公司只要投資正確的硬體設備,選擇正確的流程管理軟體。
    提高效率,壯大產能,關心電子商務的發展,留心網路頻寬的改進,
    印刷的未來一定是印前製版這一段的天下,傳統的印刷廠對電腦過於疏離,網路愈發達,反而不容易應變。印前這一段早已完成數位化,下一步如果「數位印刷」、「隨需要才印」(Print on-demand)成真,印刷市場的天下,絕對不是毫無PostScript或PDF經驗的傳統印刷廠,可以維持今天的優勢,或是一般的電腦公司可以取而代之。
    節流開源,這只是經營原則,談不上方略。
  2. 改行,金盆洗手,談比較容易吧?恕筆者多嘴,只有正面迎接競爭,才是正經事,戲棚下站久了就是阮也。

因為設備的投資在製版的成本佔有非常的比重,目前製版廠管理者對製版系統的採購除了從各廠牌業務員的資訊以外,都旁徵博引,集思廣益,小心翼翼的避免犯錯。現在添購武器,除了銀鹽版(Silver Plate)和熱熔版(Thermal plate)的CTP以外還有傳統PS版可以選。總比考慮投資印刷機或數位印刷機,較不傷腦筋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