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台灣CTP應用現況」報告
  呂理哲 Oct 20, 2002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2002/10/19~20呂理哲在北京由中國印刷協會、中國感光協會和北京印刷學院主辦,今日印刷雜誌社承辦的「走近CTP CTP系統解決方案及應用技術報告會」中,報告「台灣CTP應用現況」。

本文開始

各位貴賓下午好,
我是嶄新電子報的呂理哲, 今天很榮幸可以在這一重要的場合向大家會報台灣應用CTP的現況,我所以有機會在這裡是因為今年初,上海印刷雜誌對嶄新電子報邀稿,希望能在其CTP特刊中,提出台灣使用 CTP的現況調查,這是今天我站在這兒的因緣。

在開始以前,我先介紹一下嶄新電子報,這一個台灣印刷出版信息網站,從1997年起,五年來每十天更新一次,從未間斷過,已經積壘了600~700篇關於出版印刷趨勢報導,包括網路印刷, 電子書, 印前流程, 隨需印刷…,有些趨勢的預測已經證實不過是杞人憂天,但有些預言確定已經成為今天的現實。

有四個欄目,第一個是美國發行人與編輯雜誌(Publisher and editor)老總 Steve Outing先生的 Stop the Presses - 不要印了」欄目,五年多以來持續報導並評論媒體對新技術的應對與期待﹔另一個欄目是那福忠先生的網路論壇,廣泛地報導並評論電子出版的趨勢與新技術的衝擊,那先生是台灣出版印刷的先知,1979年就為台灣的報社,建構了全世界第一套中文的報業排版系統。

再來就是印刷觀察欄目,由我個人以一個印前軟件開發者的角色來觀察印刷這個產業,希望利用評論報導印刷與印前的新技術、新服務和新需求對產業影響的機會中,找到產業的趨勢,能開發對印刷產業有用的軟件工具。
第四個欄目「支援前線」,我們請印前專家江瑞璋先生來介紹與評論新印藝技術與其發展。

經由嶄新印通的客戶和印前耗材供應商的幫助,在這個調查中,我們發現2002年2月以前台灣有58家公司安裝了65台CTP製版機,其中有48家是純輸出中心,10家是輸出中心的印前部門,沒有一家報社使用CTP。
今天,台灣三大報之一的聯合報已經安裝了一台CTP正在試驗中,如果年底以前完成測試,明年就要將該報社所有的照排機換掉,果如其然,台灣報社CTP的競賽就要開始了。

報社的CTP不是我們今天的議題。

大家一定想問為何台灣都是輸出中心安裝CTP呢?

理由應該是台灣印前的數字化已經有7,8年的時間了,程度上與歐美、日本沒有太大的差異,而且差不多有70%以上的輸出中心他們不但輸出菲林,還提供曬版的服務,所以當這些老闆面臨競爭時,CTP這種新技術理所當然成為其中的一個選擇。
這65台CTP的廠牌分佈如下

1) 網屏 (17) - 26.2%
2) 愛克發 (16) -24.6%
3) 海德堡 (9)-13.8%
4) 賽天使 (7)-10.8%
5) 富士 (6)-9.2%
6) 巴爾可 (6)-9.2%
7) Eskofot Graph (4)-6.2%
使用版材廠牌的分佈如下
1) 柯達 KPG Thermal 830 (15) - 27.3%
2) 愛克發 LAP-V (13) - 23.6%
3) 三菱 Mitsibishi (13) - 23.6%
4) 富士 Fuji LPNS-2 (9) - 16.4%
5) Horsell Electra 830 (5) - 9.1%
其中熱敏的佔有60%銀鹽佔40%,和這兩天大會上各位專家提出的數據蠻接近的。

工作流程

我們知道CTP有許多優點,但是CTP也有缺點,就是輸出以後改不了,所以大家就得想辦法讓 CTP輸出以後錯不了,這些辦法就是「流程」。
流程對 CTP工藝中最有效益的就是利用電腦來拼大版和數碼打樣。在這兩天CTP專家的講演中我們發現流程技術可以有兩種分類,拼大版可以分為「RIP前」和「RIP後」的,數碼打樣可以分為「RIP一次」和「RIP兩次」的。今天我們不談其中的差異,我們來看看這個調查中的數據。

這58家公司在安裝CTP以前使用「RIP後」拼大版技術的佔 70.6%,「RIP前」的佔19.2,沒有用電腦拼大版的佔有10.3%,而「RIP後」是「RIP前」用戶的 3.7倍。
當他們安裝CTP之後使用流程的分佈如下:
使用「RIP 後」工作流程有46台,佔 70.8%:
網屏 PixelStream或嶄新印通 (17) - 26.2%
海德堡 Delta (9) - 13.9%
賽天使 Brisque (7) - 10.8%
富士 嶄新印通 (6) - 9.2%
巴爾可 FastLane 或嶄新印通 (6) - 9.2%
Purup-Eskofot 嶄新印通 (1) - 1.5%
使用「RIP 前」工作流程 (19)佔 29.2%:
愛克發 (16) - 24.6%
Eskofot Graph (3) - 4.6%

至於數碼打樣使用的狀況,在安裝CTP 以前的經驗則是
1. 使用 RIP 兩次數位打樣 28.9%
2. 使用 RIP一次數位打樣 32.1%
3. 沒有數位打樣 39.0%
安裝CTP 以後,數碼打樣的方式則是
1. 使用「RIP一次」數位打樣 82.9%
2. 使用「RIP兩次」數位打樣 17.1%
3. 沒有數位打樣 0%
從流程的應用中,我們可以發現使用「RIP後」拼大版的都用「RIP一次」的數字打樣,使用「RIP前」拼大版的多用「RIP兩次」的數字打樣,只有Agfa用戶16家中有8家利用PrintDive 輸出1-bit TIFF來作「RIP一次」的數字打樣。(筆者按:會後Agfa的葛玉軍先生提出Agfa 的Pilot可以拼 1-bit TIFF已經是 RIP後的流程了。)65家CTP用戶中,「RIP一次」與「RIP兩次」的比例差不多為5:1。
這是「當初購買CTP 製版機的理由 」
1. CTP 可以吸引新的客戶 95.2%
2. 同行競爭的壓力 25.5%.
3. 節省成本與簡化流程 15.7%
4. 其他 0%


當調查「平均每月出多少CTP的版」時發現居然有3家公司,買了CTP卻一個月出不到一片CTP版,經過訪問之後才知道這三家都買了可以同時輸出菲林和CTP的機器,真正應驗了自動化的忌諱「彈性就是沒有用的 (Flexible is useless)」。
最好的CTP用戶一個月可以出5000-6000片CTP版,經過分析後,我們發現利用CTP賺得到錢的輸出中心有以下幾種特性。
1) 本身就是印刷廠
2) 有關係密切的印刷廠客戶
3) 出片量高的與輸出中心的稿件特性有相當的關聯,例如像網路合版印刷這種特殊的營運模式
當調查「是否有CTF照排機幫助生??」,結果發現每一家都有至少一台照排機。
當調查「使用CTP後帶來什麼效益」時,發現
1. 帶來了新的業務 - 71.4%
2. 簡化了流程 - 21.3%
3. 節省了成本 - 18.9%
4. 紓解了競爭的壓力 - 1.7%
當調查「是否滿意 CTP 帶來的好處」時,發現
1. 非常滿意 17.2%
2. 滿意 77.9%
3. 不滿意 4.9%


我們對使用CTP時,如何處理客戶送來的菲林稿也很好奇,結果發現
1. 使用Copy Dot 掃瞄 1.7%(這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2. 用手拼 84.7%
3. 其他方法 13.6%
- 印成反射稿再掃描成影像文件 5.1%
- 不接受自來片 8.5%

從以上的調查資料中, 我們發現CTP確實正在改變印刷的生態。我們知道一種新技術所以會形成趨勢,是因為有用的新技術必定著眼於合乎經濟與效益的原則。這兩天的報告會中,我們除了CTP以外,還有聽到了像 PDF、JDF 這樣與印刷有關的兩項新技術。
如果這些新技術都會改變印刷產業,那麼我們應該試著排排他們的先後順序,如果推論合理,趨勢形成之前我們也可以一步步準備好。


PDF的理想世界

2002年9月Seybold 研討展示會 PDF應用的比賽中,集合全世界20幾家 PDF 技術供應商,比賽的結果是:

PDF 製作的平均分數?85.4 分
PDF 輸出的平均分數?87.9 分
其實,參加的比賽的有一半是尚未上市的beta版軟件,最重要的是「英文世界100分」並不表示中文就沒問題。
以另一種邏輯來思考,PDF如果能保證在出版社印出來的和CTP的結果一樣,那?全世界不論歐美或日本所有的輸出中心就該消失了,所以我們可以推論PDF的理想不會比CTP早實現的。


JDF的未來世界

今天大部分的軟硬件重要廠商,都是剛剛才號稱明年會支持 JDF,但是Adobe提出PDF已經有15年了,至今PDF還沒有征服印前的困難呢。而且,JDF想要解決的是從出版社完成編輯工作,一直到將出版品送到讀者手上,包括輸出、印刷、裝訂甚至快遞,這是整個?業供應鏈的數位化,會是如何的一條蜿蜒而漫長的旅途?應該不能太過樂觀。

而且JDF必定利用網際網路連結整個產業,也就是一定要等網路足以傳輸所有可靠的印前文件之後來能實踐,我想大家都有利用網路傳輸印前資料的經驗,所以我們預估JDF比PDF, CTP還要遲才能真正影響印刷的流程。


下一個印刷社會

經由以上的推論,我們試圖來描繪描繪下一個印刷社會,「下一個的」意思我指的不是10年以後的事情,如果CTP十年以後才會成熟,我想今天大家不會坐在這裡。我們想要描繪的是3、5年內的印刷社會。
以這兩天會議專家的議論中,我們都可以體會CTP的設計是為了取代印刷機旁的曬版機,如此CTP的輸入是的文件,應該是哪一種格式?又由誰來提供呢?會是PDF、PS文件還是PageMaker還是方正的飛騰嗎?
各位貴賓,你以為所有的印刷廠可能為了曬版機的自動化,而投資一個印前部門嗎?所以合理的文件格式應該只有被稱為電子菲林的1-bit TIFF文件。

那麼,印前誰來處理呢?合理的推論應該是今天的輸出中心能處理菲林,明天就能處理電子菲林。
電子菲林又如何送到印刷廠?我想寬帶網路會越來越寬,如果成本合算,任何數據專線今天肯定可以勝任,最簡單的方法用一個USB硬盤,幾十giga不過幾千塊錢。一個USB硬盤可以帶走十幾帖大版的1-bit TIFF,比起從輸出中心將10幾帖的菲林或是PS版送到印刷廠要輕鬆愉快多了。


還要等多久?

如果我們同意,能符合整體產業經濟和效益原則的新技術,總會形成趨勢,那麼我們應該問一問到底「CTP加上 1-bit TIFF」是否縮點了流程?是否改善了質量?是否降低了成本?
電子菲林加上1-bit TIFF打樣,會不會因為所有的資料都在電腦上處理,因而縮短了印刷的客戶 - 出版社編輯的時間,也降低了出版社的成本?
我想知道在場的貴賓,有沒有人認為CTP和電子菲林不可能改變印前的流程,不可能在將來被全面安裝在印刷廠裡的請將舉起手?
(沒人舉手)
顯然我們大家英雄所見略同,問題是我們要等多久?

要等多久?我們不是算命的,不想任意斷言。
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在CTP被安裝在印刷機旁以前,所有的輸出中心都會在自己的屋簷下,用電腦來拼大版,用電腦來打樣。
既然如此,我們今天應該準備些什麼?
當然是開始用電腦來拼大版,用電腦來打樣。

今天所有產業週期都非常短,就像保齡球一樣,幾年前半夜你還要排隊掛號才能打球,今天恐怕沒有人知道北京哪裡有保齡球館?因為大家都不打球了。以投資的觀點來看,如果三年前我們投資保齡球館,我們可以賺兩年﹔兩年前我們投資保齡球館,還可以賺一年雖然賺少一點﹔但是如果我們一年前才投資保齡球館,可能開張的那一天北京人都不喜歡打保齡球了。

所有的產業都一樣,一到成熟期,就是大家都變成一模一樣,利潤也變成微薄地可憐。就像在中關村賣電腦,你想多賺50元人民幣,就做不到生意了,因為對手之間毫無差異。新技術朝好的方向發展,自然大家最終都會變成一樣。印前怎會例外?
唯有積極準備應付CTP時代的挑戰,在產業完全數字化以前,爭取新技術成熟前還有利潤空間的這一段時機。才能順應趨勢而起,不至於被數字化的潮流淹沒。
謝謝各位。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