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兩岸之間CTP 應用的差異(I)
  呂理哲 Apr 20, 2004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台灣每一家印前部門都有輸出機(照排機),但是只有不到10%的印前部門安裝了CTP製版機,何時CTP才會像輸出機一樣成為印前部門或是製版流程的標準配備?專家預測CTP的熱浪會在DRUPA 2004之後,將席捲台灣印前市場?大陸的印前部門更是不到1%有CTP,何時形勢才會改變?兩岸CTP應用不盡相同,改變會是一致的嗎?

本文開始

儘管CTP風潮早已掃過歐美、日本的印前產業,甚至這一次DRUPA各家設備廠商已經不再以CTP技術為最醒目的標語,台灣每一家印前部門都有輸出機(照排機),但是只有不到10%的印前部門安裝了CTP製版機,誰敢預測CTP的熱浪會在DRUPA之後,席捲台灣印前市場?

2004年三月以前,台灣總共安裝了139台CTP,一年來除了聯合報系社一口氣安裝了12套(註:聯合報系2003年至今已經安裝了20套CTP),全台灣一共只增加了27套CTP,或許是SARS(大陸譯「非典」)的影響,比起2002年同期(35套)要少一些,和全台灣幾千家印前服務公司,比較起來可能還不到10%安裝了CTP,造成還尚未安裝的印前公司裹足不前的原因,並非大部份的CTP都運用不順暢,而是大家的毛利太低。

有人將台灣CTP的成本算了一下,版材、藥水加上人工成本,一CTP大版差不多還有新台幣100元的毛利空間,但是一台CTP製版機450萬元,如果在45,000版以內折舊完畢,那麼每一大版就是100元,算上折舊今天投資CTP根本沒有利潤可言。但是,台灣市場的需求,卻不容許單純的成本分析來決定CTP的投資,因為一個印刷業務員跑進一家新客戶的辦公室裡去拉生意,客戶會問你們公司有幾台輸出機?有沒有CTP呢?於是台灣的印前公司被分類成有CTP的為第一等,有兩台快速輸出機(每小時接近30大版輸出的)的為第二等,有一台快速輸出機的第三等,還在用每小20多大版的慢速輸出機,快要乏人問津了。

所以CTP差不多已經被拿來評估製版廠規模的指標,既然客戶的眼光如此評斷印前服務公司,讓所有印前公司的老闆都如坐針氈,誰都想將自己的印前服務被定義為第一流的等級,所以許多老闆訂了DRUPA的機票,要去德國看看投資哪一牌子的CTP才對呢?所以專家預言今年底明年初,是台灣CTP投資的旺季。

至於投資的原則,沒有意外的都是原來的工作流程必須沿用,CTP製版機的價格越便宜越合宜,至於沒在輸出機市場上出現的CTP品牌,應該幾乎沒有安裝的機會。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