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轉變中的台灣印刷新版圖
  呂理哲 November 03, 2008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台灣經濟和國際市場關聯密切,因為台灣本身市場小,各行各業多開拓海外業務,以擴大市場圖生存,當歐美市場受次級房貸影響導致景氣緊縮,主要以外銷為主的台灣經濟也將陷入了幾十年以來第一次的「入超」。 這幾年以來,原本台灣印刷業差不多就要習慣了景氣不振的微利生意,這一次入超大轉變的恐懼可能更讓台灣印刷業喘不過氣來。

轉型圖生存

      印刷產業在台灣已經相當成熟,大部份較有規模的印刷廠或製版廠差不多都已經安裝了CTP,今年不景氣還是增加了20台幾台新的CTP,大部份都是安裝在印刷廠,這和前幾年的情況有些不同,今年的改變實在是因為印刷的價格,一年不如一年,印刷廠連製版的生意都得一起接,多樣化的微利,總勝過單項的微利。另一方面原來合作的製版廠已經投資印刷機搖身一變成另一家印刷廠,印刷廠也可能改變生意模式變成印刷服務公司,他去承包印刷業務,需要製版就自己處理,印刷或裝訂需求就找別人代工;甚至有製版廠關門大吉,因此改變了印刷廠找製版代工的舊模式。

CTP供應商減少

      供過於求,印刷利潤縮水,台灣印刷業的氣氛如是,大家不確定投資回收的效益,一台CTP約台幣四百多萬,印前部門在這時機1~2年能否回收毫無把握。CTP供應商叫苦連天根本不需要想像,許多CTP廠牌已經在台灣消失了,因為市場太小,只剩下幾家CTP老字號還有所作為。因為印刷機的銷售量驟減,大牌印刷機供應商連CTP也沒有什麼成績了。 CTP的安裝數量減少,投資數位印刷機的印刷廠卻增加了,像Oce’奧西的代理就沒有參加台北印刷展,其業務員表示因為德魯巴以後簽的訂單,到年底也裝不完。這也說明了大部份較有實力的印刷企業,經過兩三年的思考,投資CTP或印刷機都不符合印刷廠發展的需要。 !

印刷市場的發展

      其實競爭無日無之,台灣印刷產業已經有了業務集中的現象,也就是說原來生意好的製版廠或印刷廠,在長期不景氣時期業務多增長,即使單項利潤減少,總體利潤還成長。
這可能出乎一般人的想像,經過和幾家業務增長的印刷老闆談過以後,可以整理出這樣奇怪的公司的成長模式。

  1. 原來就以效率和品質為標榜,是最早投資數字化流程的廠家。
  2. 最早利用新技術提供新服務,永遠在新技術成熟以前或最多的利益。
  3. 較早賺到應付不景氣的資本,不景氣時需要資本來降低成本。
    不景氣需要生心養息

業務艱苦的公司有可能越來越艱苦。
以中和的明越製版公司的例子來看,明越應該是投資嶄新印通流程最早的製版廠,別家製版廠以人工賺拼大版的錢,明越用電腦拼大版沒有固定成本。別人還在懷疑數碼打樣的品質時,明越提出了數碼打樣可以免費修改。別人以為CTP到底有沒有節省到製版成本的時候,明越無條件將適合CTP製版的書版客戶,一律採用CTP製版。
等到大家因為無法提供免費的拼大版和數碼打樣服務,非得投資了CTP和流程時,投資的目的便成了應付市場的要求,和明越早起的鳥兒投資都能賺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這幾年來,大家因為供過於求而苦撐時,明越有餘力提高採購量來爭取較好的成本,大家都有了相似的軟硬體時,固定成本也變成了最重要的制勝因素。加上不景氣開始以後,明越投資新技術的額度和步調減緩,這三年來每年平均比往年少了約800萬元的設備投資,加上其他的優勢,自然讓明越業務優勢條件下持續增加,每單項利潤固然下降,整體營收直線攀升,成為不景氣中的異數。

這算是印刷企業經營的藝術了,如果台灣印刷流程數字化始於約1998年,到2008超過十年的過程中,有實力的印刷企業在發展中成長或衰退,和其投資流程數位化的時間點是有絕對關係的。

數字化影響印刷市場的發展

大環境不樂觀,但是整體台灣經濟還是成長的,雖然幅度小,印刷產業生產總額也一樣反應在整體經濟規模,也就是說台灣印刷業不景氣全然是因為供過於求,當然變成買方市場,買方強勢價格自然守不住。其實市場規模沒有變化,整體的競爭力取決於價格、印刷質量和交貨效益。明越的營收和利潤都能在長期不景氣中成長,足見景氣好有人賠錢,景氣壞有人賺錢,不只是順口溜而已。
外表上看來,今天台灣大部分的印刷企業只想守住既有的客戶,沒有能力爭取新的客源,其實還有一些低調卻日益壯大的同行。當然,這些有能力在惡劣環境中成長的公司並不是只有一家,就要成為業務集中的中心點。
這應該是一個產業經過數位化的洗禮以後,自然形成的現象。 大部分印刷同行都一直在供過於求的產業中競爭,市場漸漸地集中到某些較有競爭力的企業,卻是逐漸形成的趨勢。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