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線下門戶 - 印刷思維還是電商思維
  呂理哲 October 02 2016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大陸風險投資界裡正在流行一種默契,不再投任何互聯網的項目,大陸印刷電商已經超過了200家,到底要怎麼看印刷電商的發展呢?

《本文開始》

根據科技媒體Wireless Week的報導,2014年國內智慧手機的銷量冠亞軍是聯想和小米,而到了2015年華為迎頭趕上成為國內第一品牌。

今年6月華為推出的有萊卡雙鏡頭的P9手機,6周就賣掉了260萬台。第一季全球出貨量2’830萬台,同比去年增長了64%,可見華為手機的爆發能量。

雖然華為面向全球市場,但是國內市場才是國內各大廠的腹地,去年國產品牌OPPO和VIVO異軍突起,一下子排在國內市場份額的第二、第三名,兩個品牌去年一共銷售1.4億台手機(前者8,000萬/後者6,000萬),超過武林盟主華為的1.2億台,華為不得不趕緊調回國外市場的重兵,進行內銷市場的保衛戰。

OPPO 和VIVO做了什麼事情,能夠把其他智慧手機競爭對手包括市場前輩IPhone和小米甩到身後?他們在這18個月中在國內二、三級城市裡,建立了20萬多家的實體通路,讓想換機的消費者有機會親自體驗,這個產品創新的設計和使用介面。

更重要的是他們專注於20家門戶的供應鏈管理,和許多城市有簽訂了獨家銷售協定,避免了自己品牌的內耗,他們線上上通路的銷售量只有5%,如果我們說這個成功的策略是與電子商務無關,應該不算誇張。

2013年小米沒有實體通路,線上通路一年就賣出1’870台手機,2014年賣出6,110台,成長227%,驚動全球通訊產業,豬在風口真的飛起來了。

21世紀是變革的時代,風向一變,就換另一頭豬飛了。各家手機製造商開始模仿跟進OPPO和VIVO的線下門戶經營策略,煙硝再起,且待下一年分曉

相較於手機是大眾生活用品市場,絕大部分是個人用戶;印刷則是大量生產的傳統市場,用戶都是企業。不同的產業環境因應互聯網帶來的影響,當然不同,印刷產業特色下的變化又會是怎樣的?

我們從目前印刷業出現的電商來想像互聯網的影響,我們聽到許多電商把融資當作成功里程碑的新聞,但卻很少聽到有哪一種印刷電商模式已經開始盈利的新聞,絕大部分印刷廠都沒有感受到200-300家電商影響到他們的生意。

有許多電商呼籲數碼快印店來合作,提供網路接單門戶、網上設計服務、相片書的編輯功能、包裝盒的設計功能、電商平臺、管理系統…等等,幾乎把今天所有印刷廠做生意的數位化工具都搬上了雲端,而且大部分是免費的,頂多讓快印店自己把雲計算伺服器的年租金付了。

如果這些做印刷生意的網路工具真的能夠產生效益,也就是幫助快印店增加的營業額和利潤,應該很快地影響到快印店的競爭對手,但是市場上受到電商影響的聲音幾乎沒有。

快印店是印刷生意的線下門戶,數碼印刷機適合100∼150印的活,如果自己無法印刷,當然要找印刷廠來幫忙。當快印店接到一個膠印活,他會把生意交給簽了約的電商,還是成本較低的印刷廠?

線下門戶決定訂單的方向,決定的因素一定是效益,單筆生意的價格固然很容易分辨,但是天天有生意往來,其他的變數就會被列入考慮,例如品質、交貨期、出錯率…等等,管理較好的門戶才有能力理出這麼多因素的綜合效益。

有活力的電商努力開發門戶,積累了不少的合作資源,時間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了卻無法積累擴大規模的動能,看不到資料流程量和營業額的跟著合作夥伴的數量一起成長,最後一定白忙一場。

這其中的重點在於綜合效益,成功的網路印刷公司之所以成功,在於有許多長期合作的夥伴,門戶不是因為簽了約就會和電商合作,而是電商有能力提供了許多產品,讓門戶為相同的客源在不增加業務成本的條件下創造了更高的營業額。

我們看寶諾時、Vistaprint都有數千上萬種產品,就知道他們的門戶很難找到更好的效益,只要他們提供的價格合乎行情,他們的服務令人滿意就行了。

大陸電商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把流量當作工作重點,把和門戶簽約當作業務指標,那是互聯網新創公司的思維沒錯,可惜不是印刷電商應該有的思維。

大陸電商也有符合印刷邏輯的電商,如印通天下結合不同地區十幾家有實力的印刷廠,利用電商平臺把近100台印刷機的產能和產品連接起來,不但有足夠的產品足以幫助門戶增加營業額,還能利用電腦管理好整個供應鏈,發揮生產的時間和地點效益,也就是成本效益。

OPPO和VIVO的成功來自線下門戶的經營,他們要不是利用獨家照顧門戶的利益,就是投資當地的員工當門戶,綁住集體利益,創造了競爭優勢。

同樣,綁住結盟的印刷廠和線下門戶的不是網路,而是可以在網路上傳來傳去的效益,未來印刷的競爭來自合作多方集體利益的發酵,不再是個別的利益了。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