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不可預測的時代
  呂理哲 December 26 2016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可以數位化的都已經數位化了,電腦可以輔助人工的效率,印刷是一個工序接著一個工序,只要電腦可以把工作交代下去,印刷就可以交給電腦去處理。

《本文開始》

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當選總統,主流媒體的預測全都失去了準頭。其實不是人類行為異常無法預測,而是主流媒體早已經不是主流了,只是他們自己還不知道罷了。

有一家人工智慧公司 MogIA,是印度人 Sanjiv Rai 於2004年創建的,MogIA採集大數據正確地預測到了前三次美國大選的結果,甚至上一屆大選時全美國51州的投票結果都沒算錯;這一次MogIA對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初選結果的預測也正確,但是主流媒體卻把這個新聞放在科技版面,而把傳統民調的錯誤資料放在頭版。

大數據可以收集到美國人民在臉書和推特(類似微信的社群工具)發表的資訊,從人們對兩黨的競選活動和廣告內容的互動資料給予傾向數值,MogIA就能依照自己的演算法對兩位元候選人的(民眾參與度)打分數。

大選前全美國的民調都把民主黨的支持率提高了一大截,特朗普當選的機會似乎處在風雨飄渺之中,但是MogIA就發表了特朗普的參與度,超過了2008年當選總統的奧巴馬競選期間的峰值,報告中提到如果特朗普輸掉了選戰,那就是12年來第一次違背了資料預測趨勢的原則。

結果幾乎所有傳統民調都失去了準頭,電腦從大數據中挖出人們真正的投票傾向,一個人不會在推特(tweet)上諷刺川普,還投票給他;不會在臉書上對希拉蕊的廣告視頻按贊,卻不投票給她。可是,民調找上他們時,他們不一定會給出心裡的答案。

另一方面,大數據搜索得到的樣本數可能足足有上億的可能,民調能找到上萬樣本的難度和成本就很高了。不是新時代的美國選民已經瘋狂到無法預測,而是民調的方法過時了,大數據取樣多,多到可以不用分析背後的原因,預測準確一點也不稀奇,稀奇的是互聯網,可以預測的世界,絕不瘋狂。

各行各業裡面銀行是最保守的行業,他們幫助所有人搬錢,按照比例留下利息或手續費,除此之外最好的生意就是借錢給有信用的人,就怕萬有一失。所以銀行借人100元,多要求別人提供200元的資產抵押。讓許多有信用沒資產的人急需要錢,卻無法通過銀行保守的條件。

對銀行的生意來看,借錢給有信用的客戶比借錢給有資產的人更有價值。但是,信用很難預估,為了避免所貸非人,每一家銀行只好設下了種種徵信關卡,導致符合一家銀行貸款資格的客戶,一定可以找到許多家銀行來殺價談貸款條件,銀行借錢給別人的生意,早已是一片紅海。

有了互聯網,有了社群網路,就有了大數據。

玉山銀行是一家臺灣一家小規模的銀行,其信用貸款的業務量卻是是臺灣前十大同行平均值的200%。因為他們最早成立大數據部門,建立了一個信貸模型工廠系統當後臺,推出(e指可貸)APP,讓客戶利用電腦或手機在網上申請貸款,三分鐘就可以完成申請。每一案件的審核時間,只需要原來的一半,人力省了2/3。

不僅如此,這個大數據後台,打入臉書和BBS等各種社群平臺,統計其個人的朋友人數、發表內容被按贊的次數…等等,差不多能瞭解一個人是否被朋友肯定,也能瞭解其社會經濟地位。這些資訊足以評估一個人的信用和可能償還能力。

例如:沒有貸款的記錄,其服務單位和職稱不顯赫,而且薪資水準不高的年輕人,或是曾經以為以外或生意經營不善,曾經留下違約還款的記錄的人...等等,許多人無法通過傳統信用評估制度的審查,在其他銀行貸不到款的人,有三成可以通過玉山銀行的大數據審查貸到款。

因為,大數據交叉比對申請人的社群,就能確定填寫的資料是不是正確的,也可以利用其身邊的朋友來佐證申請人的信用狀態。因而,玉山銀行潛在客戶範圍比其他銀行更寬,征信正確率更高,業績當然高出同行一倍。

互聯網改變不了,銀行貸款的風險,卻能利用網路的效益,改善貸款業務的效益。

想一想,有了互聯網,印刷生意有何不同?

互聯網可以串聯印刷供應鏈,毋庸置疑。在網路上傳遞的無非是訂單和檔案,一家印刷廠接到訂單,必須由特定的管理人員去分配印前、印刷和印後的活。

這樣的話,訂單增加,人手勢必增加。

世界沒有瘋狂,看似不可預測的時代,其實還是可以預測,只是工具的問題而已。

如何利用電腦接到訂單,自動交給電腦去製版、去印刷,才是應付印刷產業變化的課題。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