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看專家怎麼讀書
  那福忠 December 13, 2010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Terje Hillesund 是挪威 Stavanger 大學教授,發表了一篇學術研究報告,探討傳統閱讀行為在數位環境下的改變與特質,同時探討如何以最小的衝擊,把閱讀轉向數位化,研究方式是以 10 位各領域的教授深入訪談,取得資料加以整理分析。教授是嚴謹認真讀書的人,而且會使用不同的閱讀器具,所以有代表性,研究報告裡稱教授為「專家讀者」(Expert Readers)。

   這篇研究報告的另一宗旨,是如何把長篇文稿的閱讀,良性的移轉到數位閱讀工具,所以以閱讀的方式與肢體的配合為主軸,而不涉及閱讀內容的品質,從每一教授的訪談結果,取得詳細的閱讀習慣、經驗、與感受,再從中導出結論。

   這是一篇別開生面的論文,現當電子閱讀與閱讀器具成為主流話題之際,回到根本研究閱讀的行為,意義更深。這也是我第一次讀到這類的論文,頗感新穎,就迫不急待的介紹給讀者。

   文內除了介紹閱讀技術的演進,特別舉出各種閱讀類型,以及與各教授閱讀習慣的搭配。

  • A) 連續閱讀與非連續閱讀:連續閱讀是一本書依序從頭讀到尾,非連續閱讀是一本書選擇部分閱讀,或不依順序閱讀。休閒閱讀如小說,通常會連續閱讀,學術研究需用很多參考資料,通常是選擇相關部分閱讀,所以是非連續閱讀。

  • B) 全神灌注 (Immersive) 閱讀:讀者融入閱讀的內容,深思、反應。

  • C) 非文字多樣化 (Multimodality) 閱讀:除了文字,附加各類圖表照片說明,甚至現在的影音,同時加入閱讀動作。

  • D) 閱讀與身體動作有相當關連,學術閱讀以非連續閱讀為主,經常反覆翻頁,紙本書的物理特性使得翻頁、加註、畫線容易,而這些動作在電子畫面就不容易。教授們一致認為電子畫面在搜尋、下載、瀏覽上極為適合,但電子畫面的無形性和波動性,僅能做膚淺的閱讀。

  • E) 寫作性閱讀 (Reading in Writing):閱讀有單向的、如小說,但也有雙向的,閱讀成為工作的一部份,學術性閱讀可能為了撰寫研究報告,也可能是為教學作準備。

  • F) 閱讀性寫作 (Writing in Reading):詢問教授用鍵盤與滑鼠,從講義、手稿寫入電腦,各人邊寫邊讀的不同作法。

  • G) 紙、筆、電腦:認真的閱讀,紙、筆、與電腦的相互關連。

   論文用了很長的篇幅,針對上述各種閱讀類型,詳細解說研究的方法與內容。例如連續與非連續閱讀,通常用空間區分,凡是依順序從頭讀到尾如小說,都稱為連續閱讀,凡是不依順序前後跳躍閱讀如學術研究,稱之為非連續閱讀,但連續依序閱讀多個簡短文稿如電子郵件,動作雖然連續,但每一文稿閱讀的時間極短,主題不斷更換,讀者在感受上更近於非連續閱讀。網頁裡的連結也有同樣問題,如果連到另一網頁,顯然打斷了連續性,如果不連,雖然依序讀完全文,似乎又沒有完全與作者溝通。

   另一有趣的事,是有些教授雖然偏向紙張閱讀,卻與你我一樣禁不住電腦的引誘。書桌上總有一台電腦,即使專心閱讀紙本書,仍忍不住不時瞥一眼電腦的畫面,使閱讀分心。所以各教授用不同的方法自制,通常是不直視電腦畫面,有的轉過身背對電腦,用書桌另一邊閱讀,有的索性離開辦公室,到餐廳一角閱讀。

   根據許許多多諸如上述的細節,論文最後歸納出四項概念性摘要:

  • A) 長時間腦神經「配線」(Wiring) 的結果,使我們有詞彙與解譯的能力,讓我們成為有效率的專家讀者,而今天年輕一代熱衷的多種媒體同時使用,很可能以耐久閱讀的能力、與認知的能力,為代價付出。

  • B) 數位優勢是文化的移動與符號的改變,把文字的傳統從一個媒體轉到另一個媒體,從紙本書轉到電子畫面,固然有無可限量的機會,但也把文字從實體的型態與歷史的內涵分開,產生極大的破壞性。

  • C) 數位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了文字的型態,紙本書文字的展現與儲存在同一頁面,而電子畫面的文字展現則與儲存則分離,使得數位文字可以隨意移動,而產生了文字寫作與閱讀方式的新關係。

  • D) 文字內容的構成與閱讀方式有直接關連,專家讀者通常用電腦搜尋、查閱、瀏覽,作簡單的非連續閱讀。連續閱讀、特別是長文,仍以紙張閱讀為主。全神灌注的閱讀如小說,是從頭到尾的連續閱讀,全神灌注的學術性閱讀,是非連續閱讀,因為學者都是選擇性的閱讀做研究工作。

這篇論文所研究出來的結論如下:

  • A) 年輕人對數位閱讀越來越習慣,但如何使數位閱讀永續長久下去,有賴於教育界有良好的數位教材,如果數位教材不能提供學生容易閱讀,以及深層思考的參考框架,後果就非常嚴重。從文化而論,加強閱讀的功能,可以維繫文學、哲學、科學傳統的論述。

  • B) 數位閱讀有兩大挑戰,一是如何複製連續單向閱讀的環境,二是如何創製適合反應性、也就是學術性閱讀的狀況。但無論哪種情況,數位閱讀永遠不是紙張閱讀,僅算是接近紙張的閱讀經驗。

  • C) 針對第一個挑戰,電腦與筆記型電腦的畫面並不適合連續閱讀,但讀者的閱讀態度可以轉向電子紙 (e-Paper),電子紙閱讀器輕薄易攜、利用可見光照明,與紙張閱讀最為接近,雖然在翻頁上沒有紙張便捷,但可用按鈕彌補。

  • D) 第二項挑戰不但較第一項挑戰有實際需要,也更需要相當的智慧與技術來創製。研究性、學術性的閱讀,包括連續閱讀與非連續閱讀,而非連續閱讀的跳躍,前後不停的翻頁、加註、畫線等這些紙張上的動作,非目前單一的電子閱讀工具所能勝任。

  • E) 目前的網頁瀏覽器有略讀、查詢、連結的優良功能,這些功能仍應維持,但需要進一步從根本上翻修,以模組化的 (Modular Design) 多層次 (Layer) 的設計,使每一層有特定的功能,有如三明治的夾層結構:

    • 第一層:維持目前網頁瀏覽器的功能。

    • 第二層:為多媒體的介面,為進入多項媒體展現的通道。

    • 第三層:為文字顯示層,以清晰的字體,採用印刷編排規格,除掉任何干擾,製造一個可以靜思的閱讀環境。

    研究性、學術性、工作性的嚴謹閱讀,可以在三層之間隨時更換,發揮閱讀的效益。類似這一方向的研究,已經在學術機構與 Adobe、微軟、Google 等大型軟體公司進行。

  • F) 但此一理想的電子閱讀方式,除了技術之外,還需對「閱讀」進一步的研究,確實了解閱讀在生活中的動作與感受,然後才能藉技術轉換成永續長久的電子閱讀。

   這篇論文很長,以上僅能簡述重要的概念,精彩的地方相當多,在此不能一一介紹,建議對「讀書」有興趣研究的讀者,不妨下載全文,花一點時間「連續閱讀」,會得到與傳統不同的嶄新概念。論文名稱:

How Expert Readers Handle Books, the Web, and Electronic Paper (by Terje Hillesund)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