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2015-2018 年的技術與媒體
  那福忠 July 26, 2010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美國媒體策略家 Steve Yelvington,說他辦公室有一面牆上貼滿了字條,都是形形色色對未來的預估,因為沒有人說得準,當作好玩而已。他說比預估更重要的是製造有用的視野,用來規劃未來。最近他在自己的網誌上預估了媒體在 2015-2018 年的變動,他說雖然不會完全準確,但應該接近,願意分享大家,同時也聽聽大家的意見。以下簡述他的說法。

   1. 觸控式平板電子工具如 iPad 與智慧型手機,在應用上將與傳統電腦平分秋色。未來的觸控式工具以網路實用為主,形狀未必像現在的四四方方,也不一定要放在口袋或包包裡。傳統的鍵盤電腦不會消失,至少在近期仍繼續存在。

   2. 語音介面,包括語音辨識與合成,雖然還不會成為人機介面的主流,但會成為重要的部分。資訊透過即時翻譯軟體機能,影片「星艦迷航記」(Star Trek) 裡的萬國翻譯機,就有希望成真。

   3. 電腦晶片不會運作的更快,但多核的處理機會以增加核心數量來加速,同時縮小體積、減少能源消耗,把桌上電腦縮小成精巧的電器。

   4. 網路通訊成本將大幅度下降,行動電器的應用會急速擴張,如果你認為在 2010 年一般的資訊過剩、而稀有的資訊又缺乏,那你還沒看到未來呢。今後,任何資訊,會存在任何地方,即使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傳播學者,以「媒體即信息」Media is Message 一句名言稱著)也會認同網路是內心的延續。當然,老古板們會繼續批評品質的喪失,世界正走向地獄 ……..。

   5. 蘋果、Google、Amazon 將是贏家,微軟、Yahoo、以及任何類似「報紙模式行為」的公司,將是大輸家。

   6. 資訊的擷取,不再與單一媒體固定綁在一起,而是與個人的身份連接在一起,個人的狀態將儲存在雲端,不必知道、也不在意儲存在什麼地方,一個媒體中斷的閱讀或音樂演唱,可以從另一個媒體繼續閱讀與聆聽。口袋裡的小螢幕、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的大螢幕、乃至掛在牆上的大尺寸電視,都是個人擷取資訊的入口。

   7. 廣播、電視、印刷這些傳統媒體,不會消失,但會被邊緣化。「即時」(Real-time) 報導的管道仍會存在,唯僅在事件發生的現場發揮效用,不成為使用的主流。

   8. 手持的電子器具都裝有定位系統,隨時知道當前的地理位置,自動尋找網路連接,然後依個人的喜好、行為模式、地理位置、現在正做什麼,把每個人帶進一個完全個人化的環境。

   9. 報紙、及類似的印刷媒體,將失去原有「發覺事實」的角色,而調整為另一角色:解析、簡報、娛樂。

   10.「新聞」不再是編輯部的標籤,因為網路的口碑,幾乎竊取了全部專業新聞的功能。有智慧的編輯,將把焦點放在事件的連貫、分析、解譯、辯論上,甚至從新擁抱以前的「全民新聞」。

   Steve Yelvington 自稱是一輩子的新聞人,十五年前網路還未普及,他就用專屬的網路把報紙內容搬上網,現任 Morris 媒體集團數位副總裁,為業界知名人士。多年前我邀他到北京在一個研討會上演講,他就把一路上的見聞拍攝下來,放到當時少有人有的個人網站,大家稱奇不已,一大把年紀還像一個頑童。但網路上的頑童見識面廣,對未來發展的細節未必預測得準確,但對大方向的發展應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