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剪影華台灣印前簡史 1997~2000
  呂理哲 March 20, 2001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今天絕大多數大陸的輸出中心都採用一套 RIP 軟體連接一台照排機,就構成了一條印前的生產線,當賺了錢決心要採購大幅面的輸出機來增強競爭力,想像可以從此擺脫對手的糾纏的時候,殊不知這才真正面臨到發展的瓶頸。

        台灣前三大之一的S印刷廠在 1997 年安裝了台灣第一台 Avantra 44 全開尺寸的照排機,就此走上了數位流程的不歸路。
S印刷廠原來使用 Agfa SelectSet 7000 菊對尺寸的輸出機,還有一整房間的光桌,以手工拼版。一本書彩色 256 頁 4 色共 1024 頁菲林,SelectSet 7000 得花 24 小時 10 分鐘才能輸出單頁的菲林,還得另外花 21人工小時才能完成拼版的工程。如果用每小時22大版的輸出機,只要6小時。

        Avantra 44 安裝之初,並沒有落大版軟體,一遇到大量的工作,居然發現全部交給 SelectSet 7000 輸出一頁一頁的菲林,比利用價格高數倍、速度快數倍的 Avantra 44 還有效率。原來 SelectSet 7000 固然一頁一頁慢慢來,最後用手工落版一頁一頁消化﹔比起大幅面的輸出機,你還得先整理好一大版才能餵給 Avantra 44,版面變大準備的時間就長,先得在排版軟體上排好 8 頁,頁碼順序都得自己照顧,一次輸出 8 頁的大版,產生、傳送到 RIP 計算 PostScript 檔的時間都需要一頁的 8 倍,且不論 RIP 計算的失敗率,一旦客戶最後一分鐘還要修改一頁的時候,上述往返的步驟和等待就足以讓一個有耐心的操作者心慌意亂。

        意料之外,投資了新設備,居然發現無法降低老設備的使用率,那是白買了。所以添購了 INposition 落版軟體,只要是在 QuarkXpress 排版的軟體都能輕鬆落完大版,這才將新設備的使用率提高。但是遇到非 QuarkXpress 排版的稿子,只有送到外包輸出中心代工,解決手工落版的困擾。

        1998 年引進 RIP 後落版的流程,不但使 SelectSet 7000 的使用率降低到0%,甚至將所有外包代工的工作全部收回,一個月就節省了25 萬人民幣。

        這是一個印刷廠印前部門自動化的過程,台灣的專業製版廠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製版服務外包

        由於印前流程相較於曬版與印刷是比較複雜的,除了要照顧出版社客戶的品質以外,從排版軟體到完成 RIP 計算的過程常有意外發生,另外打樣、回校以後還要修改的情形更是稀鬆平常。導致大印刷廠裡的印前部門,需要較多的人力,卻只有相對低的產值,印刷部份量大平均產值約為製版的30 倍,所以印前部門難度高,卻是印刷廠較不受重視的單位,所以許多印前高手在印刷廠裡學了一身的好本領以後就出來創業,回過頭來提供印刷廠更好的品質,更經濟的製版服務,於是台灣有了 500 多家的專業製版廠,有些印刷廠只有曬版機,而完全沒有印前的機制,反之,大部份的輸出中心添購了曬版機變成了名符其實的製版廠。

流程競賽

        當手工的製版廠開始利用 RIP 和輸出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流程的競賽。
台灣的印前服務最有名的地區是台北市郊的中和市,其中有幾百家的輸出中心比鄰而居,當輸出設備取得的門檻降低,許多競爭對手一下子擠進了同一市場的時候,其中就有幾家特別賺錢,各家成功的理由不同卻有幾點共通的特色,值得借鏡。

        由一家M製版廠,當準備轉型的時候,一開始就決定投資全開的 Avantra 44 ,當絕大部份還沒有大幅面的輸出設備的時候,大幅面機器就有其廣告的價值,呈現在競爭市場上的結果,就是大的、新的設備表示較高的品質,果然發揮了指標的作用,一下子吸引許多新的大客戶。

        M製版廠更小心謹慎,鑽研落大版的流程,利用 INposition 軟體不但能落 QuarkXpress 的版面,也能將其他 MAC 排版軟體的版面落成大版,在同行還在提供一頁一頁底片的輸出服務的時候,它就能幫印刷廠落大版。因為電腦落大版準確性、效率非人工可以比擬,所以落大版的服務吸引了大印刷廠找其代工,如此,差不多一年中,以電腦作業來收人工作業費用的方法,建立了一家成功的製版廠的基石。

        M製版廠沒有因此自滿,持續注意新技術的發展,當他發現 RIP 後落大版的技術可以解決不同平台排版系統的格式問題,又可以降低最後一分鐘修改的困擾,馬上投資新的技術,此時台灣的同行已經普遍提供落完大版的輸出服務了。M製版廠利用現有的優勢提出落大版免費的優待,又一波為自己吸引了新的客層,這時候M製版廠採購了第二套的 Avantra 44 和落大版軟體,同樣的新投資之規模豎立了M製版廠在印前同業中「技術第一」的地位。並且以「專業製版代工」的形象,向所有的印刷廠招手,以最高品質專業服務,轉移績效不彰的印刷廠內部的製版業務,果然順利地擴大業務,領先群倫。

        1999 年富士推出速度是 Avantra 44 的兩倍以上的Luxel F9000,同行都在考慮是否採購最新的 CTP 直接製版機,M製版廠毅然決定投資以速度見長的 F9000。CTP 本來是為了節省底片的材料和步驟,可是 CTP 版無法像底片一樣修改局部,如果沒有完整的流程,任何出錯的代價反而比原來出底片要高出許多。

        當購買 CTP 的同行被不完整的流程綁住手腳的時候,M製版廠卻以穩定的交貨期和品質,爭取更多生意。早已又添購了第二套的 F9000,以四台的全開輸出機服務客戶,行有餘力可以試驗各種數位打樣的流程,準備下一波的 CTP 與網路製版的流程競賽。

        在大陸由於印量更大,印刷廠印前部門的相對產值更低,專業製版廠有更大的成長空間,沒有順暢的印前流程,任何驚人的促銷活動都可能將輸出中心的發展引入泥沼。台灣印前數位化的前後也不過四、五年的時間,如今大陸大幅面輸出機正在安裝,相信一、兩年內就會完成相同的過程,讓我們拭目以待。對於大陸的印刷市場,台灣的印前簡史正是他山之石。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